黃酮類物質的含量與產地、品種及采收時期等多因素有關,采收時間延遲,含量降低;萃取溶劑不同,得到黃酮成分有別,乙酸乙酯萃取的黃酮成分為木樨草素、芹菜素,而正丁醇萃取部分以黃酮碳苷為主。
2、礦質元素
玉米須中含鉀(K)、鈉(Na)、鈣(Ca)、鐵(Fe )、銅(C u )、鈷(Co )、鎳(Ni )、鋅(Zn)、錳(Mn)、鎂(Mg)、鉻(Cr)等11種微量元素。其中K、Co、Zn、Cu、Fe含量較豐富,Ca、Na、Ni、Mg、Mn、Cr等也是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
礦質元素不僅對人體內的細胞代謝、生物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還參與人體內多種酶的結構與激活,構成體內重要的載體。
其中,Fe、Cu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催化劑,并參與造血機能,其絡合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a除作為骨質的主要成分外,還能增加毛細血管壁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減少滲出,具有抗炎消腫作用;人體攝入Mg減少時易患高血壓和心律不齊;Mg、Cu、Zn、Mn的存在對腦血管病的防治有良好的作用;Cr是正常糖代謝及脂代謝必需的微量元素,Cr與糖尿病關系近年來研究較多。
3、有機酸
玉米須中含多種有機酸,其中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軟脂酸、硬脂酸、山崳酸、油酸和亞油酸的百分含量依次為4.26%、4.35%、4.21%、0.51%、31.16%、13.32%、9.41%、7.82%和17.31%。
研究發現,玉米須含16種氨基酸,總氨基酸含量達13.3%,其中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7種,含量占總氨基酸含量的1/3。綠原酸是植物在有氧呼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苯丙素類物質,具有利膽、抗菌、降壓、增高白血球及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等多種藥理作用。
4、糖類
玉米須中含多種單糖、低聚糖和多糖,如: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L-阿拉伯糖、鼠李糖和戊聚糖。
5、揮發性成分
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機分析法,鑒定并確認了46種揮發性化合物,相對含量以酯類為主,其中十六酸乙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為主要成分,相對含量分別為30.28%、20.53%和9.60%。
6、其他
除以上化學成分外,玉米須還含有生物堿、肌醇、VC、VK、尿囊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