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山藥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藥材,那么大家知道山藥怎么吃嗎?不同類型的山藥吃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呢,鐵棍山藥怎么吃呢,很多的人都知道山藥是一種很好的補品,那么山藥怎么吃補腎呢,還不知道的朋友們趕緊來看看下文詳細的介紹吧!
目錄
山藥簡介
山藥又稱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是《中華本草》收載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薯蕷科植物山藥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用硫黃熏后干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干燥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用硫黃熏后,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干,打光,稱“光山藥”。
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藥在食品業和加工業上大有發展前途。
功效與作用
山藥,人類自古食用,是人類食用早的植物之一。早在唐朝詩圣杜甫的詩中就有“充腸多薯蕷”的名句。山藥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帶粘性,生食熱食都是美味。根據山東省農科院對山藥的化驗結果,其塊莖中平均含粗蛋白質14.48%,粗纖維3.48%,淀粉43.7%,糖1.14%,鉀2.62%,磷0.2%,鈣0.2%,鎂0.14%,灰分5.51%,鐵53.57ppm,鋅29.22ppm,銅10.58ppm,錳5.38ppm。人類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山藥中含有16種。
山藥肉質細嫩,含有極豐富的營養保健物質。《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日華子本草》說其“助五臟、活筋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山藥具有誘導產生干擾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膽堿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記憶力,常食之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是人們所喜愛的保健佳品。以山藥為主、輔以魔芋做成的仿生食品,具有營養豐富、滋補健身、養顏美容之功效,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營養美食。
山藥是山中之藥、食中之藥。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指出:山藥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游風、止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潤毛皮,生搗貼腫、硬毒能治;《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玉液湯和滋培湯,以山藥配黃芪,可治消渴、虛勞喘逆,經常結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這些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做茶泡飲,可補腎強身,增強抵抗力,可以起到較好的保健養生功效。不過現在中藥材市場偽劣泛濫,存在染色、硫熏、假冒產地等問題,建議大家選擇陳志謙枸杞子、桑椹子這類專業品牌規避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