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的藥用價值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9~10月開花時采收,陰干,揀去雜質,密閉貯藏,防止走失香氣及受潮發霉。
化學成份
花含芳香物質,如γ-癸酸內酯、α-紫羅蘭酮、β-紫羅蘭酮、反-芳樟醇氧化物、順-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壬醛以及β-水芹烯、橙花醇、牻牛兒醇、二氫-β-紫羅蘭酮。
花蠟含碳氫化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
性味
辛,溫。
①《綱目》:"辛,溫,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辛甘苦,氣溫,無毒。"
功能主治
化痰,散瘀。治痰飲嘲咳,腸風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①《本草匯言》:"散冷氣,消瘀血,止腸風血痢。凡患陰寒冷氣,瘕疝奔豚,腹內一切冷病,蒸熱布裹熨之。"
②《國藥的藥理學》:"治口臭及視覺不明。"
③《陸川本草》:"治痰飲喘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錢;或泡茶、浸酒。外用:煎水含漱,或蒸熱外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