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吃荔枝時要防止“過敏”,吃荔枝過敏一般會出現面部潮紅、咽喉腫痛等癥狀,也會出現牙齒脹痛、胸悶胃痛、小便瀝痛。更有甚者,全身皮膚紅腫,起小紅疙瘩,奇癢難忍。這些癥狀習慣上稱為“荔枝過敏癥”。不過,對于正常人來說,因荔枝致病的可能性并不大。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一般連續一星期,每天吃2公斤荔枝的人才有可能得“荔枝病”,而且發病者多為兒童。因此,只要孕婦食用荔枝不貪食,應該不會有大礙。
竅門一:連著白膜吃下去
在吃荔枝的時候,我們吧荔枝的殼剝開之后會發現里面有一層薄薄的膜,膜和果肉一起食用就不會上火了。薄膜單吃的時候會有一點點的苦味,但是和果肉一起吃就會變得很甜。吃完荔枝之后,可以把荔枝核的白色的蒂狀部也吃掉,這樣吃幾顆,就能很好的預防上火。
竅門二:荔枝泡鹽水
把荔枝泡在鹽水中,浸泡大概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再吃荔枝,這樣會有一定程度的降火作用。也可以在吃完荔枝以后,喝些 清熱降火的菊花茶,達到降火的作用。
竅門三:吃荔枝前喝鹽水
在吃荔枝前喝點鹽水、綠豆湯、夏枯草等降火飲料。也可以在吃荔枝的同時,多喝鹽水,用20~30克煲瘦肉或豬骨跟荔枝一起煲湯喝,或與蜜棗一起煲水喝,都可以預防荔枝上火。
竅門四:將荔枝放在冰水中
把荔枝浸泡在冰水中,或者放在冷水中,隔后再吃,這樣可以減少上火,還能化燥氣而能補陰。剝開殼后沾醬油吃也別有一番風味,吃完荔枝后一定要記得喝鹽水。
竅門五:控制進食量
荔枝性熱,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吃荔枝更容易引起上火現象。所以,吃荔枝不要貪圖美味或涼快而一味猛吃,要注意控制量,普通人每次食用荔枝10顆左右,小孩要少些。
結語:荔枝是一種很美味的水果,白白的果肉,甜甜的汁,很受大家的歡迎。荔枝的核也有很多的藥用價值,所以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嘗試用荔枝核泡水喝,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孕婦也是可以食用荔枝的,但是食用的時候一定不能過量,否則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