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
果肉中含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及二羥基苯乙胺甚多,日本所產者,含5-羥色胺在10~15微克/克據測定,烏干達所產之香蕉中去甲腎上腺素含量為2微克/克,5-羥色胺為16.2微克/克。每日食入5-羥色胺10毫克對胃腸功能并無障礙,但如食入過多,可能導致胃腸功能障礙。
在測定尿中吲哚或兒茶酚胺時,不應吃香蕉。未成熟的香蕉肉對豚鼠的保泰松誘發性胃潰瘍,有預防(同時服用)或治療(服保泰松后15天再服香蕉肉)作用;對強制性不動所誘發的大鼠胃潰瘍也有保護作用,但對強的松誘發者則無效。
這種保護作用可能是由于其中所含的5-羥色胺使胃酸降低,以及香蕉肉緩和刺激的原故,它無抗膽堿作用,也無中樞抑制作用。芭蕉樹葉及莖干的液汁(含5-羥色胺,但不含Dopa或去甲腎上腺素)能收縮離體豚鼠回腸及大鼠十二指腸,并升高犬及大鼠的血壓,這些作用可被阿托品及妥拉唑啉所拮抗。
干葉、莖之甲醇提取物有抑菌作用;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細菌的作用。抗真菌物質可能是Musarin。
化學成分
果實含淀粉0.5%,蛋白質1.3%,脂肪0.6%,糖分11%,灰分1%,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等。并含少量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二羥基苯乙胺。葉含少量鞣質及纖維素11.5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安胎。
全草:用于流行性乙型腦炎,白帶,胎動不安;外用治癰癤腫毒,丹毒,中耳炎。
香蕉皮或果柄:高血壓。
用法用量
鮮品50~20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搗汁搽患處。治中耳炎,取莖汁滴耳。
香蕉的食用價值
香蕉是淀粉質豐富的有益水果。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但脾虛泄瀉者卻不宜。根據“熱者寒之”的原理,適合燥熱人士享用。痔瘡出血者、因燥熱而致胎動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