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歐洲文獻中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于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后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
國內分布
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長生果”。落花生源于山東乳山,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起源于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于十六世紀傳入中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
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于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
花生主要產地之一河南省南陽市鴨河工區(原南召縣)皇路店鎮是中國的花生產地,該鎮位于鴨河庫區下游,耕地面積較大,農業基礎條件良好。
予02線、予聯14線和焦枝鐵路穿境而過,具有優越的交通和區位優勢,這些都為花生的種植、加工和銷售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皇路店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建成了全省大的花生交易市場,該市場現擁有各類加工機械2800余臺。
常年從事花生加工、生產、購銷、運輸和服務的人員達30000余人,參與營銷的各種運輸車輛3500余輛,年吞吐量達1.5億公斤,交易額達4億多元人民幣,社會綜合效益突破6000萬元。
產品銷往全國大部分省市,并遠銷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六個國家和地區,花生產業已成為皇路店鎮拉動鎮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世界分布2004年世界花生產量為3572.3萬噸,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和美洲,這三個地區的花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9%以上。
其中亞洲的花生產量為2400.6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67.20%,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產量分別是1438.5萬噸、650.0萬噸、145.0萬噸和71.5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比值分別為40.27%、18.20%、4.06%和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