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的功效
1、益氣補脾,健胃厚腸
《本草綱目》“栗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
“栗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也。”專家指出,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干果品種,能供給人體較多的熱能,并能幫助脂肪代謝。
保證機體基本營養物質供應,有“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稱。因而,栗子具有益氣健脾,厚補胃腸的作用。
2、防治心血管疾病
栗子中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稱,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體健康。
生栗搗爛如泥,敷于患處,可治跌打損傷,筋骨腫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膿毒的作用。
3、強筋健骨,延緩衰老
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夠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可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腰腿酸軟、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緩人體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經常生食栗子還有治療腰腿酸疼、舒筋活絡的功效。
板栗的營養價值
中國有句民諺叫:“七月楊桃八月楂,十月板栗笑哈哈”。
其樹名栗樹,為山毛櫸落葉喬木植物,是我國培育早的果樹之一,西漢司馬遷在《史記》的《貨殖列傳》中即有“燕、秦千樹栗……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的明確記載。
板栗樹葉披針形或長圓形,葉緣有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為葇荑花序,成熟后總苞裂開,栗果脫落。堅果紫褐色,被黃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果肉淡黃。果實含糖、淀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美洲栗原來是美國東部的主要樹種,但被一種真菌病傳染幾乎滅絕,歐洲和西亞的栗樹種類也容易受感染,但中國和日本的栗樹種類對這種真菌有抵抗力,所以現在被美國引種,培養能抗真菌的雜交樹種。
板栗分布于我國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河南等地,殼斗大,球形,外生刺,堅果2-3個,生于殼斗中。
品種有良鄉板栗,產于北京郊房山良鄉,果小,約5克,味甜,十月中旬成熟;遷西明栗,又名“紅皮”、“紅毛”,產于河北遷西、興隆,果中大,7-9.5克,皮紅褐,鮮亮,味甜,九月中旬成熟;萊陽紅光栗,產于山東萊陽莊頭一帶,果中大,皮深褐色,有亮光,品質好,味甜面,九月上旬成熟;另有錐栗,亦稱珍珠栗,分布于長江流域和江南各地,殼頭內包藏一卵形的堅果,味同板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