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為傳統的主食了,從以前貧困年代的碎米,米糠,到近代的小米,再到大米的普及。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天天吃大米。但也正因為如此,很少有人對大米的營養價值進行過細致地研究。
但是現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健康意識也上了一個不小的臺階,大米居然也成了批判健康的一個點,有的人認為,吃一輩子米飯容易得胃病等消化系統疾病,甚至還傳出過“吃一輩子米飯致癌”的言論,實在是令人眼花繚亂。吃一輩子大米身體會怎么樣?
吃一輩子大米,身體究竟會怎樣?
為了防止引起大家恐慌,首先聲明一點,所謂“米飯致癌”的言論,大多是曾經不法商家制作毒大米時的風波影響,就正常且產品屬合格的普通大米而言,其營養成分中并不存在會致癌的物質,因此“大米致癌”純屬謠言。
至于吃米飯容易得腸胃疾病,針對特定的人群的確是這樣的,因為米飯的食物特性是糖分高,而且相對于其他碳水食物,消化的難度比較大。
因此,對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并發腸胃疾病,亦或是本身存在腸胃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群而言,經常吃硬的米飯,的確也容易給腸胃帶來負擔,繼而加重消化系統疾病,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米飯并不會傷害我們的腸胃。
那么,回歸正題,如果一輩子吃大米,又會讓我們產生什么變化?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會產生什么變化,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會吃米飯,還會有其他的食物營養補充,身體的營養全面性得到維持,自然也不會產生什么問題。
但是,如果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一輩子吃大米飯,一味單純且大量地以大米為主食,也就是所謂的“精細方式”,如果以這樣的飲食狀態長期維持,的確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長期維持“精細飲食”,可能會給身體帶來怎樣的影響?
影響一:身體的血糖代謝負擔會更重
眾所周知,類似米飯一類的主食,大部分營養物質都是碳水,而人體對碳水的吸收效率,取決于食物本身的消化難度。
雖然大米在細糧中消化效率,也就是升糖指數不高,但這只是相對而言的,長期食用大米等細糧,身體血糖的吸收效率也會更高,胰腺對于血糖的代謝負擔也會更重,久而久之,糖尿病的風險隱患也會因此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