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是把新鮮大豆用水泡后用機器碾碎、過濾、煮沸而成。豆漿中營養元素多,且易于消化吸收。豆漿是用來防治“三高”、動脈硬化、缺鐵性貧血等疾病的不二選擇。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有好有壞,更何況是豆漿。我們是否知道豆漿對人體有不利的一面呢?
豆漿在沒有煮熟的情況下應該都叫做生豆漿,但多數人以為,豆漿在沸騰前引起泡沫即為煮熟,從而停止煮沸。其實不然,這時候豆漿并未煮熟透,仍然殘存一些有毒物質,引起人體的不適。生豆漿加熱到80至90攝氏度時,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實際上這是一種“假沸”現象。
喝了生豆漿后,一般在食用幾十分鐘后,不超過4小時。主要表現為胃腸炎癥狀,如惡心、嘔吐,一天數次甚至十幾次。另有腹痛、腹瀉、上腹脹滿感。嚴重者可出現頭暈、頭痛、出汗、胸悶、出冷汗、心慌、胃部有燒灼感以及四肢麻木等神經癥狀。
一、生豆漿為什么會使人中毒
生豆漿會出現“假沸”現象
皂苷是廣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類特殊的苷類,是固醇或三萜類化合物的低聚配糖體的總稱,它的水溶液振搖后可產生持久的肥皂樣的泡沫,豆漿在加熱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很多泡沫就是它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容易受熱膨脹,產生大量泡沫,這種“假沸”現象會讓人們誤以為豆漿已經煮熟了。
皂苷和蛋白酶抑制劑是“罪魁禍首”
當人們喝了還未煮熟的豆漿,其中含有的皂苷進入胃里以后會強烈刺激消化道粘膜,會導致充血、腫脹和出血性炎癥,接下來就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癥狀。
胰蛋白酶抑制劑本身是一種蛋白質,他能夠選擇性地和胰蛋白酶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從而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只是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的過程中受到抑制,妨礙膳食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降低了豆漿的營養價值。
現在大家明白生豆漿為什么會使人中毒了嗎?眾所周知將豆類制作成豆漿,營養豐富、易于消化、養生滋補、可以減肥,甚至可以預防某些疾病。那么在平時喝豆漿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將豆漿的營養價值更大程度的被人體吸收利用呢?
二、喝豆漿要注意這些問題
豆漿煮到泡沫消失才能喝
之前文章中已經介紹過,生豆漿里含有皂苷,會使人產生食物中的癥狀。而皂苷在100℃高溫中會被分解,就不會對人體有毒害作用。“假沸”現象會很大程度上誤導大家豆漿已經煮熟,那么什么時候才算是把豆漿煮熟呢?教大家一個好方法:當鍋里的豆漿沸騰時改小火煮,然后煮到泡沫消失就算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