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糖尿病人有益
萵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而無機鹽、維生素則含量較豐富,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煙酸。煙酸是胰島素的激活劑,糖尿病人經常吃些萵苣,可改善糖的代謝功能。
二、防治缺鐵性貧血
萵苣中還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鋅、鐵,特別是萵苣中的鐵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經常食用新鮮萵苣,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
三、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更有益
萵苣中的鉀離子含量豐富,是鈉鹽含量的27倍,有利于調節體內鹽的平衡。對于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具有促進利尿、降低血壓、預防心律紊亂的作用。
四、促進食欲
萵苣還有增進食欲、刺激消化 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等功能。
五、兒童吃萵苣促進生長
兒童多吃萵筍對生長發育很有益處,每天吃2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胡蘿卜素的需要,吃5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維生素C的需要。此外還含豐富的磷與鈣,對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預防佝僂病,幫助正常長牙都是很有好處的。
吃萵筍的副作用
萵筍又叫萵苣、萵菜、苣筍、香烏筍、千金菜,是夏秋高溫季節主要蔬菜。其口感爽脆,淡綠清香,老少皆宜。
中醫認為,萵苣味苦、性寒,有益五臟、通經脈、堅筋骨、白牙齒、開胸膈、利小便等功效,可治療高血壓、慢性腎炎、產后乳汁不通等癥。
通常人們食用萵筍的莖,其實,葉同樣可食,且營養價值要高于莖。葉中維生素C含量是莖的4倍,胡蘿卜素含量為莖的近6倍,蛋白質、糖、鐵等含量也都高于莖。
烹飪萵筍時,不宜放太多鹽,因萵筍怕咸,鹽要少放才好吃。
萵筍中的一些成分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因此過量或是經常食用萵筍,會發生頭昏嗜睡的中毒反應,導致夜盲癥或誘發其他眼疾。多食萵筍引起的夜盲癥和眼疾只需停食萵筍,幾天后就會好轉。
萵苣下鍋前不應擠干水分,雖然可以增加萵苣的脆嫩。但從營養角度考慮,這會喪失大量的水溶性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