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與香菇藥用價值的區別
花菇的藥用價值
花菇歷來被中國人民作為延年益壽的補品。具有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幫助消化、降低血壓、減少膽固醇、預防肝硬變、消除膽結石、防治佝僂病等功效。有“植物皇后”之譽。據《本草綱目》載,花菇:性平、味甘,補脾胃,益氣,能益氣不饑,治風破血,化痰理氣,益味助食,理小便不禁。主治食欲減退,少氣乏力。
《現代實用中藥》認為,花菇中的維生素D可預防佝僂病,花菇中所含的腺漂呤,可降低膽固醇治貧血病,治療高血壓,防止肝硬化。花菇還含有雙鏈核糖核酸,能預防流行性感冒等癥。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花菇中提取多糖,有很好的防癌作用。近些年來花菇對艾滋病預防與治療的研究,也有了新突破。
往往很多家庭主婦把花菇和香菇的用途掌握得很到位,二者之間的味道也把握的很好,但是在營養價值和食療作用等方面,很少有人知道花菇與香菇有什么區別,其實,二者都有很高的養生價值,只是在烹飪的時候,掌握好二者的用途就已經很好了。
香菇的藥用價值
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lentionione)。所以香菇是人們重要的食用、藥用菌和調味品。香菇的鮮味成分是一類水溶性物質,其主要成分是5′-鳥苷酸、5′-AMP、5′-UMP等核酸構成成分,均含0.1%左右。其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
香菇含有一種分子量為100萬的抗腫瘤成分-----香菇多糖,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香菇腺嘌呤和腺嘌呤的衍生物,香菇還含有抗病毒的成分------干擾素的誘發劑----雙鏈核糖核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之一。香菇中含不飽和脂肪酸甚高,還含有大量的可轉變為維生素D的麥角甾醇和菌甾醇,對于增強抗疾病和預防感冒及治療有良好效果。
經常食用對預防人體,特別是嬰兒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的血磷、血鈣代謝障礙導致的佝僂病有益,可預防人體各種粘膜及皮膚炎病。
香菇中所含香菇太生(lentysin)可預防血管硬化,可降低人的血壓,從香菇中還分離出降血清膽固醇的成分(C8H1104N5,C9H1103N5)。
香菇灰分中含有大量鉀鹽及其它礦質元素,被視為防止酸性食物中毒的理想食品。
香菇中的碳水化合物中以半纖維素居多,主要成分是甘露醇、海藻糖和菌糖(mycose),葡萄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
提高人體免疫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的農學家大衛·布魯爾通過研究發現:香菇中含有一種高分子量多聚糖(HMWP),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大衛·布魯爾是在阿肯色州的一個小農場里進行實驗后發現香菇具有這種功效的。
而另外一些研究顯示:香菇中含有的另外一種化合物——香菇嘌呤(也稱赤酮嘌呤)可以降低膽固醇的水平。
香菇含有的抗氧化劑含量是麥芽的12倍,是雞肝的4倍。與松茸蘑菇和灰樹花(又名貝葉多孔菌,俗稱云蕈、栗蘑、蓮花菌)相比,它的降低血壓和抵御癌癥的功效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