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不妨多吃竹筍
冬季天氣干燥,導致沒有胃口,還會口感煩躁,這時怎么辦呢?不妨試試小編推薦的吃點冬筍。冬筍具有滋陰涼血、和中潤腸、清熱化痰、解渴除煩、清熱益氣、利隔爽胃、消食的功效,還可開胃健脾。
嚴冬來臨,又是冬筍新鮮上市的時節。據營養專家介紹,每年的1至2月份正是吃冬筍的好時節,加上春節即將來臨,頓頓都是美食大餐,此時吃些冬筍,不僅能夠吸附所吃食物中的油脂,降低胃腸黏膜對脂肪的吸收和積蓄,從而達到減肥目的,還能有效減少與高脂有關的疾病發生。
冬筍是楠竹竹根鞭上長出的幼芽,夏季孕育,冬季長大后挖取,故名冬筍。產地一般都在山區,生長在土凈、水凈、空氣凈的環境中,且又不施任何農藥,是十分地道的綠色蔬菜。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冬筍佳,筍體肥大,美味爽口。“性情”隨和的冬筍,烹調時可葷可素,可湯可菜,做法不同,風味各異,加之近年來人們在品嘗美味同時,對食物自身的健康指標更加重視,冬筍更是以其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的健康優勢,贏得了“素食第一品”的美譽。
雖然一般來說食用冬筍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但是也有少數人是不適宜進食冬筍的。冬筍中有難溶性草酸,很容易和鈣結合成為草酸鈣,所以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冬筍中大量的粗纖維不宜消化,因此年老體弱者、消化不良者宜多吃;冬筍中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多肽之類容易引起過敏的物質,所以過敏體質者應少吃冬筍。
溫馨提示:食用冬筍前,先用淡鹽水將冬筍煮開5至10分鐘,然后再與其他配料烹調成菜,這樣大部分草酸已被高溫分解,不但能防止吃冬筍引起的不良反應,還能使其味道更加鮮。
冬季巧吃竹筍清腸通便助減肥
冬季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而且是肥胖者的減肥佳品。
竹筍,即竹的嫩莖,古人又稱之為“竹萌”、“竹胎”。竹筍的種類繁多,但概略地來分,可分為春筍、鞭筍、冬筍三類。春筍為斑竹、百家竹春季生長的嫩筍,色白、質嫩、味美;鞭筍為毛竹夏季生長在泥土中的嫩杈頭,狀如馬鞭,色白、質脆、味微苦而鮮;冬筍為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莖,色潔白、質細膩、味清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