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酒兌飲料很時尚
時下,喝酒兌飲料成了一種飲酒時尚。紅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紅茶,啤酒加可樂……各種“混搭”組合數不勝數。
由于兌了飲料的酒濃度較低,感覺像在喝飲料,所以很多人對它情有獨鐘。但專家提醒,通常用來兌酒的碳酸飲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會迫使酒精很快進入小腸,而小腸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從而加大傷害。
另外兌著飲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釋了酒,結果卻容易讓人越喝越多。因為喝的人一開始覺得像在喝飲料,就使勁喝,一旦察覺到有酒精作用時,就已經喝多了。
誤區2:白酒傷身紅酒養人
很多人認為喝白酒傷身,喝葡萄酒對健康有益,多喝點也沒關系。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喝紅酒有益健康的思維根深蒂固。
紅酒的好處近幾年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包括預防心臟病、老年癡呆、帕金森癥等等。但是對于酒精肝患者來說,這個觀點并不適用。
因為紅酒也是含有酒精的,紅酒累積的酒精量帶來的不是健康,而是對肝臟的傷害。所以無論酒精來自于白酒、啤酒還是紅酒,其后果都是一樣的。
專家指出,每周酒精的進食量男性為140克以下,女性為70克以下,超過這個數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險。
140克酒精就相當于50度白酒的3-4兩,也就是說,成年男性每周飲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過3-4兩,而紅酒則要控制在每天一二兩。
誤區3:喝酒紅臉不易醉
“喝酒臉紅的人不容易醉”,這句話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勸酒的理由。但事實上,醉酒和臉色并無多大關系。
一些人認為喝了酒面紅如關公是好事,認為這代表血液循環好,能迅速將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專家指出,酒量和臉色沒有太大關系,因人而異。
事實上,導致很多人認為喝酒臉紅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實是,紅臉的人大家一般少勸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發困,睡上15-30分鐘就又精神抖擻了,而白臉的則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線,在高度興奮中飲酒過量。
誤區4:臘肉香腸做下酒菜
聚餐時千萬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點東西墊肚子,好也是邊吃菜邊喝酒。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魚、香腸、臘肉下酒。
因為此類熏臘食品含有大量色素與亞硝胺,與酒精發生反應,不僅傷肝,而且損害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誘發癌癥。
為了盡量減少酒精對胃和肝臟的傷害,減少脂肪肝的發生,喝酒前好先吃點東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點雞蛋和肉,因為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結合,發生反應,減少對酒精的吸收。
誤區5:感情深一口悶
有些人喜歡喝快酒,動不動就勸大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走一個”。
其實,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若慢慢喝,體內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產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誤區6:煙酒不分家
一些人認為“一支煙、一杯酒,快樂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興頭上,邊上遞過來一支煙,這時哪怕一些平時沒有吸煙習慣的人,也會邊說“難得今天高興”,邊接過來點上。
但事實上,邊喝酒邊抽煙,是傷肝又傷肺。因為香煙中的尼古丁會減弱酒精對人體的作用,相當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覺中就會大大增加了飲酒量。
結語:通過對上面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喝酒的誤區及其他的常識都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希望今天小編的介紹能夠幫助到大家。不管如何,喝酒對我們的身體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傷害,因此建議大家適量喝酒,健康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