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補充血容量的液體種類很多,休克治療的早期,輸入何種液體當屬次要,即使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也不一定需要全血補充,只要能維持紅細胞壓積大于30%,大量輸入晶體液、血漿代用品以維持適當的血液稀釋,對改善組織灌注更有利。隨著休克的逐漸控制,輸入液體的種類即顯得有所講究,主要目的是防止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防止系統和臟器并發癥,維持能量代謝、組織氧合和膠體滲透壓。
如何正確選擇擴容劑,應遵循的原則是:時刻考慮使用液體的目的,“缺什么補什么”,按需補充。其次,還要同時兼顧晶體及膠體的需求及比例。羥乙基淀粉作為臨床常用的膠體之一,雖早期劑型存在對凝血及腎功能的影響,但隨著新產品如HES130/0.4等出現,提高其在容量復蘇中的使用價值。白蛋白在復蘇中的作用,并沒有隨著研究的深入而發生根本的改變。血漿絕不能作為容量復蘇的膠體選擇,其適應證應為補充凝血因子。
病人在休克狀態下,由于組織灌注不足和細胞缺氧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謝性酸中毒。這種酸性環境對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腎功能都有抑制作用,應予糾正。但在機體代償機制的作用下,病人產生過度換氣,呼出大量CO2。可使病人的動脈血pH仍然在正常范圍內。由此可見,對于休克病人盲目地輸注堿性藥物不妥。因為按照血紅蛋白氧離曲線的規律,堿中毒環境不利于氧從血紅蛋白釋出,會使組織缺氧加重。另外,不很嚴重的酸性環境對氧從血紅蛋白解離是有利的,并不需要去積極糾正。而且機體在獲得充足血容量和微循環得到改善之后,輕度酸中毒常可緩解而不需再用堿性藥物。但重度休克經擴容治療后仍有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時,仍需使用堿性藥物,用藥后30~60分鐘應復查動脈血氣,了解治療效果并據此決定下一步治療措施。乳酸鈉因需要在肝臟代謝才能發揮作用,休克時不應首選,因為休克可導致肝臟功能下降;5%碳酸氫鈉可以直接中和血液中的氫離子,但要依靠肺腎的功能終糾正酸中毒,可以靜點200ml左右;三羥甲基氨基甲烷(THAM)不僅直接中和血液中的氫離子,而且不增加血鈉,一次可以靜滴7.28%THAM40~80ml(加5%葡萄糖液稀釋),但要注意呼吸抑制、低血糖、惡心、嘔吐等副作用,還要防止外漏出血管,導致組織壞死。
4.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
血管活性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即縮血管藥和擴血管藥。
(1)縮血管藥物
目前主要用于部分早期休克病人,以短期維持重要臟器灌注為目的,也可作為休克治療的早期應急措施,不宜長久使用,用量也應盡量減小。常用的藥物有間羥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氧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使用時應從小劑量和低濃度開始。
(2)擴血管藥物
主要擴張毛細血管前括約肌,以利于組織灌流,適用于擴容后CVP明顯升高而臨床征象無好轉,臨床上有交感神經活動亢進征象,心輸出量明顯下降,有心衰表現及有肺動脈高壓者。常用的藥物有異丙基腎上腺素、酚妥拉明、苯芐胺、妥拉蘇林、阿托品、山莨菪堿、東莨菪堿、硝普鈉、硝酸甘油、消心痛、氯丙嗪等。在使用擴血管藥時,前提是必須充分擴容,否則將導致明顯血壓下降,用量和使用濃度也應從小開始。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休克的相關信息,從文中的介紹中,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休克的定義,知道了休克的診斷標準以及休克療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要因為一些原因而導致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