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焦慮-抑郁性心理障礙的患者,可在心理疏導、心理調整等治療基礎上,應用抗焦慮-抑郁藥物如賽樂特、百憂解、黛安神等。
腸易激綜合征:解痙藥+腸黏膜保護藥
患者上腹脹,并伴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癥狀;當緊張或氣候、環境改變時,腹部就會出現陣發性絞痛。去醫院行腸鏡檢查,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
分析:這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功能性腸病。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患者的內臟敏感性增高有關,常常與消化不良合并存在。
建議:盡力找出誘發因素,如飲食、某些應激事件等。
在設法予以祛除誘因的同時,對于以腹痛為主者可使用解痙劑如菪堿類、得舒特、斯巴敏等,而對于伴有排便習慣改變者可選用腸道動力調節藥如曲美布汀等。
也可同時應用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如谷氨酰胺,及調整腸道菌群藥如培菲康、米雅BM、樂托爾或整腸生等。
糖尿病患者:促胃動力藥+消化酶
患者有腹脹,腹部隱痛不適感,飯后還常常出現惡心,也時常有便秘。
分析: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圍自主神經病變,導致內臟自主神經受損。
并且由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造成胃腸平滑肌細胞變性,出現胃腸運動減弱,胃排空延遲,從而出現腹脹、便秘等消化不良癥狀,又稱為糖尿病“胃輕癱”。
建議:糖尿病“胃輕癱”宜早期治療。一方面要良好地控制血糖,并針對神經損害用藥。
另一方面需改善或糾正胃動力異常,可使用嗎丁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藥物促進胃腸蠕動,使用消化酶幫助消化,也可使用六味安消等中藥。
胃食管反流:抑酸藥+促動力藥
如果患者總覺得燒心、反酸,胸骨后燒灼感,有時還有胸痛,尤其當喝了咖啡、吃了巧克力或吸煙后更加明顯。
分析: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癥狀在飯后更加明顯,也常與消化不良癥狀同時存在。該病與肥胖和高脂飲食密切相關。
建議:治療上可以使用抑酸藥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同時加用促胃動力藥如嗎叮啉等減輕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