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是太極拳技能的提升階段,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武式太極拳推手基本練習方法。太極拳的特點剛柔相濟、粘連相隨,學習太極推手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下面隨著武式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武式太極拳推手基本練習方法
武式太極拳打手的基本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活步打手,另一種是定步打手,兩種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武禹襄、李亦畬二人傳授下來的僅有活步打手一種。其步法是進步三步半,退步三步半:第一步、第二步前進時,進步的一足都踏在對方前足的外側;向前邁第三步時,則要踏在對方襠步的中間;第四步則后足移至前足跟旁邊,以足趾虛點地,稱為半步,前進之足無論踏在對方的外側或襠步中間,都應略貼近對方的前足。
在一條直線上我進彼退,彼進我退,上邊運用“掤、捋、擠、按”四手進行周而復始的活步打手練習。
學習太極推手一定要有靈活的思維方式,善于觀察對方的動態,熟練掌握技巧,在對方勁未到來之前,拿住對方。
為什么只采取活步打手,而不用定步呢?原因是活步打手可以靈活運用而沒有呆滯之弊;既可以通過步法的虛實變換而掌握勁由內換的方法,又可以培養“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的打手基本功。
由于活步打手在運動時經常得以保持中正穩定的姿勢產所以在運動中既能做到用“沾、連、粘、隨”控制對方,還可尋機發勁。待練熟之后,便能達到古人所說的:“行、止、坐、臥都是練拳”的境界。
習者開始學習活步打手時,既要顧及手法的運動,又要顧及步法的運動和身法的要求,常常顧上而顧不了下,顧下又顧不了上,感到身不由己,難學、難練。為便于習練者逐步掌握打手法,我教授了定步打手。
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神的學問,經常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太極拳是當今人們養生的佳方法。
定步打手的方法仍運用“掤、捋、擠、按”四手,惟不動步而已。待上邊這四手練熟之后,再逐漸轉向活步打手的練習。
無論是活步打手還是定步打手,習者都必須認真地對待“掤、捋、擠、按”四手的練習。因為這四手是練習“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的基本方法,初習打手必須在此處狠下功夫。
彼挨我何處,我心就要用在何處;身法必須中正而不偏不倚;精、氣、神要貫注于兩膊;練習活步時,必須求達于上下相隨而協調。照此習練,日久便能求得“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的基本功夫。
當能做到得機得勢、舍己從人和知己知彼時,“引進落空,借力打人”的技藝也就隨之而得了。
武式太極拳推手技巧
一、舍其正中定橫中
常言說“人少橫力”,特別在推手技擊中,兩人繃手相觸,盡管周身含有彈力,兩足前后分開時,其力均貫注于前后縱向,對方雖有橫向之力,但橫力總是要少于縱力的。
中心、重心,二點均在于縱,而進招引其離開支撐點,我舍其正面,擊其橫面,因對方力點不能集中合一,對方一旦離開其支撐點,身形自然傾斜,我從橫面擊之,對方即行跌出。
如向對方進招“云手”,我右手由對方腋下向上旋臂翻掌搗住對方右肩,左掌按對方胯部,對方整個半側身明顯露出,并成麻花狀,我當即正身發力,對方即行跌出,這是“舍正定橫”的舉例。
可見,任何招式都不是無敵的,只要先洞悉對方的意圖才是我們取勝的關鍵。
二、進身欺人,應知人體之“三節”
從整個人體來講,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足為根節,如對方三節被欺,對方即不能活便,更無法使招,而我則運轉自如,左右逢源,對方處于背勢,因此說,“制梢節”、“欺中節”、“盤根節”三法,是武式太極拳推手之絕技。
“身、手、足,上下相隨,以塌梢節、捋根節、堵中節,此為控制上肢兩臂之法。制梢節、欺中節、盤根節是控制對方身手足上下三節之法”。
如進身欺人,欺得越緊,對方整個身形越不能靈活運轉,皆因對方處于背勢,而我處于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