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松肩垂肘
松肩垂肘,人們往往理解為肩峰往下沉,越沉越好,甚至著意往下沉肩,使肩背緊張,如負重擔,造成板胸不能運化,對推手影響極大。
關鍵在于弄清肩的結構。肩是由肱骨頭、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胸鎖骨構成。壓肩會使肩關節閉合,氣上浮,有憋氣的感覺。
要想松肩,必須肩關節啟開,松筋并向前有攏意,肩背毫無份量,氣因方能暢通。功夫練久了,肩關節自開,肩活胸柔自然能夠運化,才能實現拳論所說"運化在胸"的要求。
要圓撐飽滿
盤架、推手時,常常發現此處有,彼處無;一處有,多處無。凹凸斷續處處可見,拳勢不圓滿,因此在推手時處處受制。
要學會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揮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勁,棚勁不能單純理解為向前向上的頂和抗,棚勁是母勁,一切皆由母勁變化而來,棚勁用好,感覺奇妙。用意就是練意,意既能照顧全身,又能突出重點。
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全面,全面是為了重點,重點是全面的突出表現。這就是武式太極拳的整體觀念。
任何拳勢的變化都應意變在先,意是指揮官,又是先鋒官。無論盤架還是推手,周身始終保持動態平衡,同時又要千變萬化,這就叫"身形不變變在中,變中不變在其中"的理論。
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拳勢自然舒展大方,緊湊圓活。舒展而不散,緊湊而不癟。沒有斷續,沒有缺陷,沒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貫通,內外一致,無論行拳還是推手,都會感到奇妙無窮,丟癟之病自然消除。
要呼吸自然為宜
武式太極拳之呼吸是武式太極拳愛好者所關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書刊雜志又各說不一,使得練拳者無所適從。我想談武式太極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統,即胎吸、毛發呼吸、及口鼻呼吸。
這三大呼吸系統,不管你意識到或沒意識到,都在完成與大自然交換氣的任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要影響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氣才能下達氣海,才是真正的深長呼吸。
呼吸深長,一般說來,身體健康,壽命長;呼吸越淺,健康越差,壽命越短。通常所說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叫胎吸。
方法是用神闕穴進行呼吸,吸時神闕穴(臍輪)帶動肚皮往命門貼,呼時還是用神闕穴帶動肚皮回原處。這樣一收一放,周而復始,任其自然。
練習武式太極拳時呼吸的注意事項
防止腹緊,防止憋氣,腹松氣騰然。
從我學拳的人中,有幾位練功配氣,硬要一次呼吸完成一次開合,結果有的腹痛,有的胸悶,有的血壓升高,更有甚者每當想練拳但尚未練拳時腹部就痛。
后來他們向我說明了情況,我讓他們忘記呼吸,讓它越自然越好。
實踐證明,武式太極拳的氣不是配出來的,而是通過長期練功練出來的。吳圖南老前輩完成每個定式要五、六個呼吸,我們練拳每式也要五、六個呼吸才能完成一次開合。
然而我們在單式練發勁時,呼吸和開合自然配合起來了。
楊班候老前輩發人時,哼哈二氣定輸贏就是有力的見證。呼吸以細、勻、深、長為宜,但都是自然的,毫不勉強,望同學者細心揣摩體會,有所受益,我以此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