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練功時要求以意識調動丹田層層運轉,腹內各臟器都會隨之相互摩擦并且會亢奮起來增加內分泌。
2、臥功
選比較安靜的環境,平躺于床或地(晚上睡覺前佳),兩手掌朝下放在兩胯外側,兩腿平伸。全身肌體放松,舌頂上腭,牙齒微攏,雙目微閉,腹式呼吸。
意調丹田順時旋,“中極”引勁到“關元” 一圈更比一圈小,“氣海”充盈勁聚焦。
聚焦本非我真氣,再次散去方為妙。 往復來之百余次,才知“鼓蕩”個中巧。
臥功:主要用來通過自我“調息”來實現丹田鼓蕩,“丹田鼓蕩”是太極拳特有的內功表現,“發勁”(亦稱爆發力)就是“丹田鼓蕩”的“量變”,就好像氣球被吹爆一樣,內壓越大爆得就越脆。
“丹田鼓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內壓,初的鼓蕩是丹田沒有規律的自彈,一般兩個星期就能就能自我感覺。
久而久之就可以由無規律轉為有規律,隨之,可隨我支配,隨我用之。
3、無極樁功
是意識訓練和體能訓練同步進行的一種內功修練,即可增加內功又可增加腿部力量。
“站樁如插柳,根繁枝葉自然茂盛”就是說站樁就好象插柳一樣,只有根部旺密了,樹枝和樹葉才能茂盛起來。站樁是固根,是在增加自身的穩固性,更是對自身極限挑戰。
腳步與肩同寬,雙手呈抱球狀置于腹前,兩肩放松,沉肩墜肘,身體下沉,兩腿微微下蹲。
虛領頂勁牙齒微攏,舌頂上腭,下頜微收,雙眼虛視兩掌心。
意守丹田象球旋,“氣海”“關元”四指間。 凝結玉帶隨腰繞,上虛下實何等閑。 隨著纏絲螺旋勁,大圈小圈四梢尖。
形斷勁斷意不斷,勁斷形斷意再連。 無極樁功中身法,挑戰極限功可圓。
無極樁功在意識及形體上要求:“上虛下實”和“勁走螺旋,達于四梢”,上虛是指上肢各節要放松,下實是指下肢肌體要穩牢。
四梢是指四肢之梢節的兩手與兩足。兩足是固已之根本,兩手是擊敵之重器。
將勁傳于四梢之根本就是要用意識去支配。只有意達才能神達,換句話講只有意達才能勁達。肌體血液也比較充盈并會加速血流量,使周身熱血沸騰。
4、太極樁功
太極樁功是學拳者之必修的樁形之一,樁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套路的發揮。就好象蓋房前必須打地基一樣。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地基不牢,蓋不了幾層就會自己倒塌。
太極樁功在意識修練方面不如無極樁功,但在體能訓練上又優于前者。
其方法如下
腳步雙重著力與肩同寬,兩足五趾抓地,懸腳心無碾物之志。右手呈瓦壟狀置于前胸,左手四指相攏而中指外露,扣關節上勾,以‘合谷’對于腰間之‘命門’。
虛領頂勁,下凳微收,牙齒微攏,舌頂上鄂,以牙縫和鼻孔自然呼吸。身體下沉,呈蹲狀,默念:“啊、嘯、嘻、噓、吹”。
意識支配,中指領勁,下繞三圈,落于“勞宮”
勁走“大陵”,繞道“少海”,穿過“肩貞”,再到“天突”。 落于“膻中”,又下“臍中”,經過“氣海’,定于“關元”。
由小及大,又大及小,下降“中極”,歸于“會陰”。 枝分兩岔,兩腿纏繞,過了“梁丘”,繼續下繞。 經過“照海”,定于“涌泉”,往復多次,脫離等閑。
太極樁功在整個運功過程中提倡:“上虛下實”和“中指領勁,意貫丹田,牢固根基”。勁行軌跡以螺旋方式層層深入,或纏臂,或繞腿,其根本是培養和增加自身的“纏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