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功法之武當武術
武當武術功法內容種類繁多,浩如蒼海,功法世代相繼,融匯了醫儒釋道諸種功法,每種功法都包含了命功的練習和性功的啟迪,以及性命雙修的高深境地。
有來源于道家的丹元大道之法,也有釋教的四禪八定之功,以及賢俠劍道的武技密術。歷代授藝均為單傳,僅武庫妙說記載的第一洞天真品,即有二十四種奇兵演練,七十二個禪樁變化行功。
傳統的功法有樁功,內功掌法、肘法、腿法、元圖、分筋錯骨、陣法、器械等,以及秘而不宣之功。
樁功有太乙十三樁、玉環樁、三才樁、盤古樁、老子犀牛樁、羅天真訣十二樁、瓊陽八樁、凌云飛渡樁、梨山束薪樁、云霧樁等等。
掌法有五雷天音掌、丁甲斷魂掌、五雷迎風掌、金絲荷葉掌、伽蘭掌、金龍掌、千秋掌、云環掌、降摩掌、千斤大力掌、紫砂掌等。
肘法有宋代流傳至今的玉鏡祖師傳的36玉鏡肘,有鐵松子祖師傳的24肘及追魂奪命十二肘等。
元圖有太歲武星圖、羅漢醉酒圖、白鶴真人飛鳴圖、太乙玄輪錯倒陰陽圖等。
拳法有玄空點穴拳、伏虎拳、八法神錘(拳)、滾龍拳、小歌拳等。
又如:純陽真人的純陽撥劍、紫陽大士的紫陽針功、隱于武林的赤足八樁、瓊陽大帝的東靈禪法、真武大帝的太乙神功、玄機密要等屬于密教功法。
其功法系統地掌握僧、道、俗練功的捷徑,是傳統的東方理論與人體的內載功能相結合的結晶。 在漫長的先人練功過程中,隨著內氣潛行、樁功心法、身體在運動中演化了種種肢體造形和有規律的典范式子,這些式子從形體上大概分為臥、坐、立、行、單演、對練等系列功法。
就是這些動、靜相兼的運動,這些有節奏感有音樂感和賦有流線美的運動,孕育著豐富多彩的諸種行動。
武當武術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的拳種和門派很多。但是,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有些門派傳承關系較為清楚,而有些門派則甚清楚。
同時也有些投機之輩,聞少林之享名便云少林,聞武當之享名便云武當,假造源流,詭稱正宗,也時有所出。
所以,今天,我們去鑒別某一拳種是不是武當拳,那就不但要從淵源歷史上考證明,而主要還應以某拳種是不是具有武當拳的普遍共性,亦即特色。
以道理為指導
中國武術,早起源于原始時代。人類為了獲取食物,捕獵要與猛獸斗;人類為了擁有、鞏固領地,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斗。
斗的年代久遠,人們積累起一些經驗運用于斗爭實踐,這便叫做武術或戰術。
不過這里的武術之“武”由于賢愚之別,體用不同,愚俗的趨勢已失去創造“武”字者的本義,成為對殘殺的表述。
這里的武術、戰術之“術”,總歸也只是一種經驗主義的東西。如強勝弱,快勝慢,剛勝柔,有力勝無力,多勝少,大勝小等等。這種“術”只是在“量”和“速”的運用上做文章。
至今仍有許多其他武術的練法仍然著眼于此二者。 而這種武術,一旦敵對雙方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由于“量”和“速”的直抗,不僅很難做到消來敵人,又很難做到保存自己。
武當武術的產生不是經驗主義的產物,而是理性的產物。
它代表古之圣哲創造“止戈”為“武”的一種趨勢,早源自伏羲、玄帝、堯、舜、老子等人。
這里須分清的是,其一,武當武術是中國武術的一個組成部分;
其二,武當武術是對中國武術的一大創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術上的一種改良;其三,它是先有理論后有拳法。武當武術的理論基礎就是道家哲學。
道家哲學是中國古代一部分哲學家,為了完美地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通過對“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關系的觀察研究分析,所獲得的一種宇宙、世界、社會、人生整體統一辯證的哲學觀念。
道家哲學當然不是專為道家拳術創立的理論。然而,武當武術創造發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學可廣泛運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個領域(道家也認為道家哲學是可供人類普遍運于用任何領域之中)。
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須具有防衛術。于是,剖析社會流行的防衛術利弊,以道家哲學原 理為指導的道家防衛術(起源甚早,并在武當山由張三豐后集大成)——武當拳法便自然產生了。
道家哲學的本體是“道”。認為“天、地、人”之間有一個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為萬物,而又制約萬物。它的存在是無形無象、無始無終;
它的行為是處柔守雌、無為不爭;它的表現是柔、靜、虛、空、圓、中、正、和等。這些都可以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概括表示。
這些哲學基本原理用于指導武當拳法,與其他一些武術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