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武術里面的在各種套路多不勝數,無論是拳法,還是推法,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以及特別的效用,練習起來的話也是特別注意基本功的,基本功扎實的話,那么一切也就都變得簡單容易了,所以如果你選擇練習武術的話,那么在基礎的時候,就要打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說過南拳了,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北腿,南拳北腿是我國無書上的一個比較經典的說詞,他們都有各自獨特的特點以及風格,北腿也叫譚腿,發源至今也有幾百年了,歷史也比較悠久,它的套路主要講究的就是樸實工整,殺傷力特別的強。
在攻防技擊方面,較強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點,腿法多變,回環轉折進退順暢。演練時要求手、眼、身法、步協調一致,又要融內、外功于一體 。十路彈踢之法,短小精悍、樸實明快、簡便易學,老幼皆宜,是強身健體、活動筋骨的好的鍛煉方法,至今仍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其種類分為臨溪潭腿、精武譚腿、少林潭腿、教門彈腿等,大體風格極為接近,均遵循“起腿不過膝”的原則。
臨溪潭腿
其有十路拳,一路順步單鞭勢,二路十字起蹦彈,三路蓋馬三捶式,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單展,七路掖掌勢雙看,八路轉環剁子腳,九路捧鎖陰陽掌,十路飛身箭步彈。
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是霍元甲精武體育會傳統功法,其拳路,一路弓步沖拳一條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腳尖,三路翻身蓋打劈砸式,四路撐扎穿撩把腿彈,五路護頭架打掏心拳,六路仆步雙展使連環,七路單展貫耳腳來踢,八路蒙頭護襠踹兩邊,九路腰間碰鎖分兩掌,十路空中箭彈飛天邊,十一路勾掛連環機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華山。
少林潭腿
明朝正德年間由少林寺相濟禪師和龍潭寺躍空大師將羅漢拳與臨清潭腿結合所創。后少林寺將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動并添增兩路,稱少林潭腿。
其拳路為頭路出馬一條鞭,二路十字鬼扯鉆,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七路鳳凰雙展翅,八路轉金凳朝天,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十一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
教門彈腿
昆侖大師晚年所傳,因習練者多為清真教回族,故又稱教門彈腿。在練法上中盤腿法稍有變動,出式為湯瓶式,發腿與襠平。
其拳路為頭路沖掃似扁擔,二路十字巧拉鉆,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撐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來意,六路進取左右連,七路蓋抹七星式,八路碰鎖跺轉環,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彈。
起源
傳說此拳起源于山東省臨清市龍潭寺,故稱為潭腿;還有一說由河南譚姓之人所創,故名譚腿。但似乎前者的認可度稍微廣一些。明朝正德年間,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相濟禪師,親自到山東臨清龍潭寺巡訪,與昆侖大師后輩傳人躍空大師相見,兩僧將少林的羅漢拳與臨清潭腿互換學練以留做紀念。隨后少林寺后人又將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動并添增兩路,故稱少林潭腿。
拳譜十二路譚拳
潭腿本是宋朝傳,出在臨清龍潭寺(今山東臨清市龍潭寺),臨清潭腿共十路,十路潭腿路黃連。
拳諺說“練拳不練腿,如同冒失鬼“,因此彈腿也被看成是武術基礎訓練項目之一。彈腿之風格,動作精悍,配合協調;招數多變,攻防迅疾;節奏鮮明,爆發力強。彈腿之技擊,多上下盤同步出擊之術,可令對手防不用防。下盤發招講究腿三寸不過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時無被克之虞。上盤進擊以劈砸招術多,力度大,拳勢猛。 傳有歌云:“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彈腿四只手,人怕鬼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