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發覺一部片子的成功,可以打入世界,就是這部片子能不能讓全世界人去接受,喜不喜歡看這部片子,我現在有蘇聯的影迷、英國、澳洲、加拿大、非洲、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全世界都有我的影迷會,這是因為他們看我的功夫片影響到他們現在學國語,來中國學功夫,來到香港看我,還有很多聽我的國語歌,很多德國人都會唱明明白白我的心,這就是對他們的影響,就好象近韓國的潮流,以前韓國慢慢影響我們,就是因為他們片子影響我們,現在很多人開韓國餐廳,去韓國玩,我知道很多朋友現在在學韓語,只要我們電影拍好,可以令他們接受這就是對他們的影響。
好象外國片子的影響現在令我們學習外國話,因為他們的電影可以受全世界人的歡迎,爸爸媽媽會到玩具店買玩具給小孩子,而令小孩子開始學英文,現在令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講話都是這樣的。因為他們的電影成功,每個人都喜歡看他們的電影,而從電影上面吸收過來,所以今天我們已經到了另一個境界的電影,就是張藝謀還有李安導演,其實我們都沒有變過,只是我們把所有的功夫片給升華了,拍得更漂亮、更美,這是我們可以媲美好萊塢的電影。”
武術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傳統瑰寶,一直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它在人們的心中就是強大的代名詞,每一個武學宗師,都是人們敬仰和膜拜的對象,而要真正的當上一名武學宗師也是非常困難的,境界的不同影響了人們的眼界。
李連杰眼中武術的三個境界與四個分類
在今年的大型勵志真人秀節目《出彩中國人》,作為評委的李連杰把武術分為四類,并現場對舞臺上的武林后輩們敘述。“我認為現代武術就分為四類:以實際格斗為目的的實戰型;以拿冠軍、出成績為目的的體育競技型;和影視劇、舞臺表演結合起來的表演型;后就是以健身為目的的武術鍛煉。”
李連杰曾經指出了武術的3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學習武術的形式,并不斷地重復它們。把你的四肢化為武器,并把它們磨練得越來越鋒利。這時你的精力都集中在技藝上。
第二個境界:這時身體上的技藝已經十分純熟,精神力量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出來。如果我能夠使你感到恐懼,或者說服你,我就不需要和你進行格斗了。
第三個境界:你已經掌握了精神力量,甚至根本不再需要使用拳腳了。當我們坐在一起的時候,每個人都感到安全。我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恐懼感。可能仍有人想攻擊我,但慢慢他就會醒悟,并且放下武器,這時他就不再想攻擊任何人了。
針對健身與健心兩方面,李連杰認為,"健身"與"健心"應該結合在一起,這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練習武術類項目的人尤其應該注意這一點。如果在訓練之后更加好勇斗狠,那就和健康的方向背道而馳了。所謂"武德"絕不是空談,而是一種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生活。
"健心"的要求對參加所有運動的人都是適用的。李連杰認為,不論參加什么運動,首先要記住運動的目的是健康。一個有健康心理的人決不會為了提高運動成績而去服用對自己身體有害的藥物。追求進步是無可厚非的,但一定要采取正確的方式。否則,輕則會急躁冒進,造成運動損傷,重則會做出違反運動道德的事情,害人害己。
怎樣做到"健心"?李連杰說,要從運動本身得到樂趣,要追求成績,但不要追求名次、獎金、名譽等。有時僅僅是虛榮心也會誘使人作出蠢事。他很欣賞波士頓國際馬拉松賽,比賽幾乎沒有獎金。大多數參與者既不會得到名,也不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但他們真正將"健身"與"健心"結合到了一起。
趙長軍談影視對武術的宣傳
此前,趙長軍老師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講到,中國武術界有這樣一句話,七十年代李連杰,八十年代趙長軍,九十年代原文慶。說的是這三個人在他們那個年代統治了全國武術比賽個人全能冠軍寶座,所以說,那個年代(的武術)是他們的天下。
現在的武術比賽也有全能項目,也有全能冠軍,為什么很少被人們所熟知呢?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李連杰拍過電影,趙長軍拍過電影,原文慶也拍過電影,我們三個人除了在比賽場上被大家關注外,更多的是所拍影視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力。武術賽場畢竟是練武的人或者對武術感興趣的人在關注,而電影就不一樣了,跨行了,各行各業的人都會關注,無形中就提高了的社會知名度。
實話實說,現在很多競技武術選手的水平比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更強,可能跳得更高,速度更快,但是知名度和影響力卻沒有我們
那個年代那么大,主要原因就是影視作品的影響力。李連杰電影拍得很成功,他的影響力也大;我也拍了一些影視劇,對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有很大提升;原文慶也拍過電影,但是拍的少一點,所以影響范圍也就小一些。
所以說,影視對武術的宣傳力度,對個人知名度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如果只是單純地參加比賽,而沒有機會涉足影視圈,拍電影電視劇,那影響力肯定會大大降低。因為武術比賽的影響范圍小,再說了,武術畢竟不是奧運項目,如果武術是奧運會項目,如果出了一個奧運會武術全能冠軍,那一定會像熟悉鄧亞萍、熟悉李小雙一樣讓大家所了解。
此前,趙長軍老師在接受全球功夫網記者采訪時,與廣大武林愛好者分享了一句話:“武從疑處使得悟,術到精時自有神!”的確,武術正是經歷了千年的積累,在老一輩的武術家們的努力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打破常規,才能促進武術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