鈀也是從農具演變而來的兵器,其末端裝九齒鐵鈀,齒鋒利如釘。鈀全長2.4米左右,重2.5公斤,可拍擊,亦可防御,在明代抗倭戰爭中曾為軍中利器。
镋屬于罕見兵器。其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頭,稱為正鋒,長約0.5米。正鋒靠后處橫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著一排利刃。镋柄長達2.5米,尾端裝有棱狀鐵鉆,稱為 “钅尊”。镋可用于擊刺架格。由于這種兵器過于長大,分量又重,所以只有身高力大者才能使用。
暗器
所謂“暗器”,是指那種便于在暗中實施突襲的兵器。暗器大多是武林中人創造出來的,它們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大多有尖有刃,可以擲出十幾米乃至幾十米之遠,速度快,隱蔽性強,等于常規兵刃的大幅度延伸,具有較大威力。武林中講究的是一對一的打斗,雙方距離很近,于是暗器就派上了用場。中國武術中的暗器至清代而集其大成,達于鼎盛,在武林中使用極為普遍。直到清末火器盛行以后,暗器才逐漸被冷落,但至今武林中仍有人習練此技。
暗器可分為手擲、索擊、機射、藥噴四大類,每一大類中均包括若干種。
手擲類暗器有標槍、金錢鏢、飛鏢、擲箭(甩手箭)、飛叉、飛鐃、飛刺(包括三棱刺、峨眉刺)、飛劍、飛刀、飛蝗石、鵝卵石、鐵橄欖(棗核箭)、如意珠、乾坤圈、鐵鴛鴦、鐵蟾蜍、梅花針、鏢刀(三尖兩刃)等。
索擊類暗器有繩鏢、流星錘、狼牙錘、龍須鉤、飛爪、軟鞭、錦套索、鐵蓮花等。
機射類暗器有袖箭、彈弓、弩箭、緊背花裝弩、踏弩、雷公鉆等。
藥噴類暗器有袖炮、噴筒、鳥嘴銃等。
還有一些暗器很難歸入以上四類,如吹箭、手指劍、鋼指環、手盔、匕首、手錐等。
吹箭是將細小竹箭藏于吹管之中,臨敵之際,用力在吹管一端一吹,竹箭即從管的另一端射出。吹管為竹制,短吹管長約25厘米,長吹管長約50厘米,兩端開口,外觀光潔,刻有紋飾,也可當短棍使用,舊時武林中頗為盛行。
手指劍是套在指頭上的微型短劍,鋼指環是套在手指上的鋼質圓環,手盔是套在手背上的鋼套,有突起處。匕首屬于短兵器,舊時武林中人常把匕首藏在腰間,或掖在鞭筒里,可隨時拔出用于襲敵,于是又成了暗器。手錐用銅或鐵制成,末端呈三角形,后邊有柄,全長約20厘米,可藏于袖中,出其不意擊人。清代喇嘛多隨身攜帶銅質手錐。
此外,還有一些兵器介于常規兵器與暗器之間,如手杖刀、鐵扇之類。手杖刀又名“二人奪”,杖身中空,內藏窄身長刀一把。杖柄上裝有機括,如遇人奪杖,按動機括,即可抽刀刺敵。手杖柄即為刀柄,為便于實戰,手杖刀的杖柄多為直形,而不像普通手杖那樣做成半彎形。鐵扇的扇骨為純鋼制成,扇面為絹質,打開可作普通扇子用,合住即可劈砍點戳。手杖刀和鐵扇目前仍比較流行。
在所有暗器中,手擲類暗器應用廣泛,式樣也多,下面擇要介紹幾種。
飛鏢,又名“脫手鏢”,有三鏢,有三棱、五棱、圓柱等形狀,前面均為尖頭。鏢長約10厘米,重約0.2公斤。鏢的末端常系有紅綠綢布,叫做“鏢衣”,長約8厘米,有助于鏢穩定飛行。相傳飛鏢源于西域,北宋時,四川僧人性圓家得此技,后傳至中原。到了清代,武林中幾乎人人都學此技,至民國時依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