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可以修身養性。無論是什么功夫,有招式,就會有內功,兩者相輔相成。吳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眾多流派的一支,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吳式太極拳的內勁具有五大特點。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吳式太極拳內勁的五大特點
吳式太極拳內勁的第一個特點是流動性
當你經常練習吳式太極拳到一定的地步之后,你就會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內部充斥著吳式太極拳的內功。
內勁貫通后的第感覺是身體內部出現股新的力量,這股新的力量隨著意念和動作在體內不停地涌動、流行,流到哪里哪呈都很舒暢,此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追求的內勁出現了。
此時練功者心情豁然開朗,有一種撥云見目的感覺。
從練習吳式太極拳的角度來看,流通性是吳式太極拳的普遍特點。以前就有很多專家學者將這個特點進行描述。
吳式太極拳內勁的第二個特點是完整性
內勁初步貫通后,再繼續努力修煉段時日后,就會感覺到內勁在不斷增加、質量在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中間以丹田為核心、上至雙管雙手、下至兩腿兩足的一股整勁,一動俱動,一靜俱靜,節節貫穿。
發勁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感覺到內勁“起于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完整勁路,正如經典拳論所講“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氣,向前退后,乃能得機得勢”。由此可見,完整性是太極內勁的重要特點。
吳式太極拳內勁的第三個特點是輕沉兼備
內勁貫通后,練拳時能清晰地感覺到內勁以丹田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開合聚散,時輕時重,輕沉兼備。
練習吳式太極拳的動作需要做到輕沉兼備,身體的動作需要輕靈有協調性。
肢體時而如充滿氨氣的氣球飄然欲起,時而又如灌滿水銀的袋子分量極沉,真是“輕靈沉重兼而有之”。
吳式太極拳界的前輩曾將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輕如楊花,堅如金石”。
吳式太極拳內勁的第四個特點是剛柔相濟
不了解吳式太極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吳式太極拳,總認為練拳的人是柔軟無力的,其實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
事實上,“柔”是為了“剛”,“極柔軟然后極堅剛”。內勁貫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覺到吳式太極拳是外柔內剛、剛柔相濟的。
楊澄甫講“臂膊如棉裹鐵”,吳式太極拳乃“綿里藏針之藝術”。武式吳式太極拳開派宗師武禹襄則講得更加到位,他說“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
“九曲珠”講出了太極內勁“柔”的一面,“百煉鋼”講出了太極內勁“剛”的一面。而且,吳式太極拳在推手、技擊中的“柔化剛發”也清楚體現了太極內勁“剛柔相濟”的特點。
吳式太極拳內勁的第五個特點是滲透傳導
練吳式太極拳內勁貫通后,隨著內勁質量的不斷提高,會逐漸感覺到內勁具有明顯的滲透和傳導的特性。
手握劍柄時,會清楚地感覺到內勁由劍柄傳至劍身,直達劍尖,劍的分量瞬間增加,寶劍舞動時渾厚沉穩、震彈有力。
平時隨手拿起一個物件,比如竹竿,稍沉氣,竹竿霎時就會變得沉甸甸的。
與人推手時,搭手后內勁迅速滲透傳至對方體內,對方會感到腳下發飄、重心不穩、身體失衡,很容易被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