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不管春夏秋冬,溫泉都是非常受大家的歡迎,我們知道泡溫泉是有很多的好處,可以美容,可以護膚,同時可以治病,所以很多人都會通過溫泉來療養身體,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溫泉療養的知識。
目錄
溫泉療養
溫泉(hot spring)是泉水的一種,嚴格意義說,是從地下自然涌出的自然水,泉口溫度顯著地高于當地年平均氣溫而又低于(等于)45度的地下水天然露頭叫溫泉,并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礦水。但從模糊學角度出發,對從地下抽取的和人工加熱配比也有被統稱為溫泉的。
溫泉水平溫一般超過20℃。水溫超過當地年平均氣溫的泉也稱溫面泉。溫泉的水多是由降水或地表水滲入地下深處,吸收四周巖石的熱量后又上升流出地表的,一般是礦泉。泉水溫度等于或略超過當地的水沸點的稱沸泉;能周期性地、有節奏地噴水的溫泉稱間歇泉。中國已知的溫泉點約2400多處。臺灣、廣東、福建、浙江、江西、云南、西藏、海南、阜新等地溫泉較多,其中多的是云南,有溫泉400多處。騰沖的溫泉,數量多,水溫高,富含硫質。國內的溫泉極品碳酸氫鈉溫泉圣地分布“南有從化,北有阜新”。
溫泉的種類
火山型溫泉,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到地殼深處,受高熱、壓力作用后,循裂縫上升涌出地表時,溫度仍高于人體體溫,即形成所謂溫泉。其涌出的形態很多,有默默無聲緩緩涌出,也有隆隆巨噴而出,還有一些是熱水和著泥漿、天然氣一起涌出。
火山形溫泉非火山型溫泉,包括深城巖溫泉、變質巖溫泉、沉積巖溫泉。即通過物理探測、地質分析,推算出因地熱產生的含水層深度,從而在有溫泉開發可能性的地熱地區進行鉆探,從深層斷裂帶打出溫泉水。
溫泉依溫度之高低不同可分為三類,高于75℃者為高溫溫泉,介于40℃至75℃者為中溫溫泉,低于40℃者為低溫溫泉。
按熱水的酸堿性不同還可以分為三類,酸堿值低于6者為酸性溫泉,氫離子濃度大于8者為堿性溫泉;酸堿值在6與8之間者為中性溫泉。
化學分類
溫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依這三種陰離子所占的比例可分為氯化物泉、碳酸氫鹽泉、硫酸鹽泉。
除了這三種陰離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為主的溫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鈉為主)、重碳酸土類泉、食鹽泉(以氯化鈉離子為主)、氯化土鹽泉、芒硝泉(硫酸鈉離子為主)、石膏泉(以硫酸鈣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鎂為主)、含鐵泉(白磺泉)、含銅、鐵泉(又稱青銅泉)。
其中食鹽泉也稱鹽泉,可依含氯化物食鹽的多寡,區分為弱食鹽泉和強食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