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肉類對于我們來說必不可少,然而,對于老年人來說,吃肉可是件值得養生考究的事情,那么,老年人該怎么吃肉呢?老年人的飲食關鍵點有哪些呢,下面隨著萬家燈火養生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老年人該怎么吃肉
多燉少炒
燉肉鮮嫩柔軟,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多衰退,燉肉較為適宜。肉類采用燉食的方法,飽和脂肪酸可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則有所增加,膽固醇含量下降,營養更好。
注意搭配
1.豬肉、牛肉宜搭配豆制品
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漿,使膽固醇與脂肪顆粒變小,懸浮于血漿中,不在血管壁沉積,能防止斑塊形成。
2.蘑菇和雞肉搭配
蘑菇含有豐富的鳥苷酸鹽,雞肉含有豐富的肌苷酸鹽,兩者同時烹制時會釋放出游離的谷氨酸鈉,從而使鮮味大增。
3.魚肉和豆腐搭配較好
豆腐含鈣多,而魚肉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加強人體對鈣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豆腐中的蛋氨酸含量較少,而魚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豐富;魚肉中苯丙氨酸含量較少,而在豆腐中含量高。兩者混合食用,可取長補短,提高營養價值。
4.瘦肉也應控制攝入量
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胖,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事實上,多吃瘦肉同樣不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高,它在人體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攝入過多,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動物實驗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物的內皮細胞,形成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因此,吃瘦肉也要適量,每人每天平均需要攝入動物蛋白45克,這45克蛋白的來源,除牛奶和蛋類外,就是肉類(包括禽肉、畜肉和魚肉),每天肉類攝入總量以150克~200克為宜。
老年人的飲食關鍵點
一、要早
所謂的“早”呢,就是到吃飯的那個點才吃飯,一般來說,上午7點~9點是胃經當令的時候,所以早飯好安排在這個時間。中醫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因此晚飯也盡量早吃,這樣才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二、要少
俗話說:飯吃八分飽,少病無煩惱。意思就是說呢,每餐不要吃的太飽,要給肚子留個兩分的空間。澳大利亞研究發現,如果人類時常保持兩分饑餓,其壽命將增長20%~30%。
三、要暖
中醫講,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惡寒,所以要避免冰的涼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燙食,經常吃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食管,是食管癌的誘因之一。
四、要軟
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軟不吃硬”,所謂“硬食”,除了指堅硬的果實類物品外,還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膩一類的不好消化的食物。
五、要淡
老年人不宜吃太油膩的食物。淡,就是要少油少鹽少加工,因為中國人現在食鹽和食油量超標,由此引發的高血脂、高血壓等病正在增多。所以,老年人要吃的淡一點。
六、要細嚼慢咽
只有細嚼慢咽,才可以充分吸收營養、保護腸胃、促進消化等。還有就是想強調要把吃飯當成一件愜意的事情,別吃得太累。
本期嘉賓介紹
男,1988年考入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醫學營養學系,師從營養學家何志謙教授。1993畢業后從事臨床營養工作至今。在完成住院病人營養配餐、臨床營養支持、營養門診咨詢、臨床營養學教學、公共營養師培訓等業務工作的同時,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與各個媒體合作,開展營養宣傳教育工作。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