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是非常多見的現象,所以生活中一定要積極進行相關的調理,這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日常生中補脾的方法有哪些呢?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萬家燈火視頻節目陳明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補脾的常見方法
補脾食物:糯米
糯米是非常好的食物,它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如果生活中出現了脾虛的現象,那么就可以經常吃一點。
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
《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補脾食物:紅薯
紅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甘薯、山芋,其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非常適合脾虛人群的食用。
《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補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
《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谷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
補脾食物:薏苡仁
薏苡仁俗稱苡仁米、六谷米,在補脾方面有著非常好的作用,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有脾虛現象出現,那么就可以多吃點。
《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本期嘉賓介紹
陳明
男性,1962 年9 月生于河南,醫學博士,教授,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秘書長,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特約名牌專家,主講養生之道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收到強烈歡迎。
研究方向
《傷寒論》六經辨證規律的研究。研究重點分三個方面:經方治療常見病、疑難病的研究;《傷寒論》六經病證內涵的研究; 張仲景辨證論治體系的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的研究。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