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積極進行相關的治療,但是千萬不要錯誤的服用降壓藥。那么日常生活中高血壓吃藥的誤區有哪些呢?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萬家燈火全集節目陳偉偉專家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高血壓吃藥的誤區
誤區一:血壓不達標就用藥
高血壓患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服用降壓藥的,對于早期血壓≥140/90mmHg,<180/110 mmHg,無癥狀的患者可以通過生活調理來緩解來降壓。
這樣,一部分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可以恢復正常,即小于140/90mmHg。經過上述處理,血壓在1~3個月還不能達標,這時才考慮使用降壓藥。如果第一次測血壓就超過180/110mmHg的話就需要立即用藥治療。
誤區二:不難受不服藥
也有不少患者雖認可藥物治療,但卻以自覺癥狀之有無及忍受程度來取舍用藥。這同樣是十分有害的。
一些患者會感覺自身狀況良好,所以不必服藥,但是進行有關檢查時才發現自己的心、腎、腦及血管已有不等程度的損害。
這就警示我們,血壓升高及器官受損的程度、預后與患者的自覺癥狀可以不一致,待到忍受不了再去服藥,則是亡羊補牢,悔之晚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按照客觀指標——血壓值及作為靶器官的心、腎、腦、血管損害的客觀檢查資料去遵醫矚用藥。
誤區三:服上藥物就一勞永逸了
很多患者開始用藥后血壓達標了,就很少再監測血壓,生活方式干預也少了,殊不知非藥物治療是貫穿于高血壓治療的始終的。
并且我們人體的血壓受到情緒,季節以及睡眠的影響,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定期檢測自己的血壓,這樣才有利自己的健康。
誤區四:相信保健用品和食品
當今市場中充斥著各類保健用品,利用患者特別是老年人不愿用藥,特別是西藥的心理特點進行促銷。
如理療儀,降壓枕,保健食品等。這類商品多數沒有科學依據,結果患者血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耽誤了病情同時浪費了大量金錢。
本期嘉賓介紹
陳偉偉
男,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心內科主任醫師、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高血壓聯盟司庫、理事。對心動過速的拖帶現象、電張調整現象、多徑路傳導現象、傳導間隙現象等均有較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擅長心電圖、心臟電生理診斷,高血壓控制及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1990年6月在第20屆國際內科學術會議(瑞典,斯德哥爾摩)上榮獲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2000年以來獲多項省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從醫二十余年來潛心醫學臨床及科學研究,先后在國內外醫學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1篇。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