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醫養生已經變成了一種很時尚的話題。通過喝中藥不僅對我們的身體好,而且沒有任何的毒副作用。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對很多中藥產生一些誤區。那么,比較容易讓人混淆的中藥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請我們的張紓難專家來給我們說說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張紓難
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 現任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呼吸科副主任。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現代臨床醫學雜志》常務編委,《中國全科醫學雜志》、《中國中醫急癥雜志》編委。
1987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1987年至今,在中日友好醫院工作。
擅長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斷與治療,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咳嗽變異型哮喘,肺間質疾病(纖維化),慢性咳嗽,咽炎,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各種發熱性疾病及過敏性疾病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容易混淆的中藥
我國的中藥很復雜,相同的名字,但是藥材卻想差很大。
有的一藥多名,同音異字;有的只一字之差,而其形態藥用功效卻大不一樣,稍不注意便容易相互混淆。
五加皮和香加皮
五加皮性溫、味辛、苦。具有消炎抗菌、鎮痛、解熱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酸痛、四肢痙攣、腰膝酸軟和體虛乏力。
香加皮是一種比較溫和的食物,味道比較辛辣,如果香加皮變苦了,那么就會變成有毒的食物。
具有明顯的強心、利尿、消水腫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心力衰竭,風濕性關節炎、心慌、氣短和下肢水腫等癥。兩藥作用完全不同,不可相互替用。
半夏和水半夏
半夏性溫、味辛,有毒,入脾,胃經。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解毒、止嘔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咳嗽多痰、哮喘、胸脘滿悶和惡心嘔吐等癥。
水半夏性咳嗽痰多、支氣管炎。水半夏無鎮咳作用。藥物功能不同,不可相互代用。
大黃和土大黃
大黃是一種較為寒冷的食物,它的味道偏苦澀。
具有瀉下、消炎抗菌、收斂、利膽、止血的藥理作用。
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牙齦腫、口舌生瘡、瘀血閉經、癰腫瘡毒和燒傷燙傷等癥。而土大黃無清熱解毒的作用,臨床直接使用有致腹痛的副作用,配方時切不可用土大黃代替大黃。
雞血藤與大血藤
雞血藤性平、味甘、濕,具有活血補血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月經不調、肢體麻木和放射性白細胞血、止痛、抗菌消炎等藥理作用。
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胃用十二指腸潰瘍等癥。西藥作用有異,不可相互替用。
半枝蓮和半支蓮
半枝蓮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甾體。性辛平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止痛作用。主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跌打刀傷、蛇咬傷等。
內服煎湯15-30克(鮮品30-60克),外用搗敷。血虛者不宜服。半支蓮系江西民間草藥。性苦寒。有清熱解毒作用。治咽喉腫痛,燙傷、跌打損傷,濕瘡。以外用為主,搗汁含漱(治咽喉痛)或搗爛外敷。
木鱉子和番木鱉
木鱉子與番木鱉是兩味不同的中藥,但由于其名近木鱉子,又叫木蟹。其功能主要是消腫散結,祛毒生肌,但由于其毒性較大,內服治病很少,大部分是外用于治療疔瘡癰腫,瘰疬癬疥等疾病。
如有人用木鱉子仁30克,研為細末,置于25O毫升陳醋中浸泡一周,過濾取液外涂,治療神經性皮炎、于體癬及禿瘡,療效很好。
- 放屁多是怎么回事 你以為是脹氣 那是疾病的信號
-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就愛養身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后回復【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