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體構成中,骨頭是占到很重要的一個生理構造。對于女性來說,只有身體健康了,才能談美麗、性感和氣質。那么女性如何才能補血養氣,筋骨強壯呢?就請我們的溫建民專家來給我們講講養筋骨的五種方法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溫建民
溫建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才學會骨傷分會副會長、北京康復醫學會傳統醫學分會會長、中國殘疾康復學會肢體殘疾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骨科學會足踝外科學組委員、巴西國際中醫學院名譽院長。在總結國內外大、小切口手術治療拇趾外翻的基礎上,結合中醫正骨手法,創立中西醫結合微創技術治療拇外翻及相關畸形的新方法,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獲200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經科技部推薦參加德國“新思維、新發明、新技術國際博覽會”并獲得金獎,被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向全國推廣,已在國內20多個省市推廣使用,治愈了近萬例患者,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影響波及東南亞及歐美地區。
養筋骨的五種方法
以坐養神
如果你想要腰腿好,就一定要注意養筋骨。
適當地靜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氣和、精神爽快、煩悶消除、毛發光澤度增加、皮膚潤澤、大便通暢、睡眠良好等,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
坐姿可根據老年人的習慣和身體狀況而定,如端坐、靠坐、盤坐等,但每次坐的時間不宜過長。
在入座的時候,只要用對了姿勢,就可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老年人入座時,應注意動作要輕、要穩,入座后姿勢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蹺“二郎腿”。
坐一段時間后應起來走動一下,使被牽拉的肌肉和韌帶得以放松。注意千萬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立養骨
適當的站立,可使骨骼肌產生短促迅速的縮張運動,激發人體新陳代謝,相應地疏通經絡。適當的站立還能使氣血下行,血壓降低,精神振奮,有利于大腦的適當休息,使全身舒適。
對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來說,只要你站姿正確,可以很好的養生。
老年人在站立時,身體應自然、平穩、端正,兩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兩下肢均勻受力,不宜固定某一側。
為了保持正確的姿勢,老年人應經常進行適度的全身性活動,以維持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的正常功能。
以看養血
看些有益的書籍、電視節目以及觀賞山水風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這就是“視養血”的道理。
不過“久視則傷血”,必須重視掌握分寸。另外還應注意身體的保暖和膳食的營養搭配,保持氣血充足。
以臥養氣
臥姿一般以向右側臥、雙腿微彎為合理。因為這種雙腿微屈、脊椎向前彎的姿勢,可使全身自然放松,此時心臟不致受壓,有利于心臟泵血,對食物的消化、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大有益處。
老年人有效睡眠時間比較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時間則長得多。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人,應注意衛生,經常翻身,以防發生褥瘡。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軟,以硬板床加較軟而厚的褥墊為宜。
以行養筋
不拘形式地從容步行,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對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一般地說,年紀越大,行走的速度應當越慢,持續的時間應當越短,但年紀再大也應堅持每天走動走動。
行走時身體應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擺動,步幅均勻有力。若行走困難,應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體條件允許時,可以進行快走和慢跑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