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慢性病的預防策略及措施
⒈疾病的三級預防
病,不論其病因是否確定,在不給任何治療和干預的情況下,從發生、發展到結局的整個過程稱為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historyofchisease)。可將疾病的自然史粗略地分為發病前期、發病期和發病后期三個階段。
在發病前期,雖未發病,但已存在各種潛在的危害因子,如血清膽固醇高是冠心病(CHD)的危險因子,吸煙是肺癌的危險因子,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發病前期也可包括某種病理生理的改變,如血管粥樣硬化等。在發病期,一般都有輕重不一的臨床表現。在發病后期,其結局可能是痊愈或死亡,也可能會留下后遺癥以至殘疾等。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或惡化。因而預防工作也可以根據疾病的自然史相應地分為三級,第一級預防為病因預防;第二級預防為“三早”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第三組預防為對癥治療、防止傷殘和加強康復工作。這就是疾病的三級預防。
第一級預防也叫初級預防(primaryprevention)主要是針對致病因子(或危險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其中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即在發病前期就進行干預,以增強人的健康狀況,促進健康。健康教育是以教育手段促使人們主動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從而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
在致病因子或機制尚不明確或尚未出現之前,盡可能地保持健康體魄而采取的各種措施,是對健康的人和人群而言的,這又稱為“原始預防”或“原級預防”。在三級預防中,它應是第一級預防的核心。第一級預防還包括保護和改善環境,旨在保證人們生產和生活區的空氣、水、土壤不受工業三廢——即廢氣、廢水、廢渣和生活三廢——即糞便、污水、垃圾,以及農藥、化肥等的污染。
第二級預防(secondaryprevention)又稱“三早”預防,它是發病期所進行的防止或減緩疾病發展的主要措施。為了保證“三早”的落實,可采用普查、篩檢、定期健康檢查、高危人群重點項目檢查以及設立專科門診等措施。
第三級預防(tertiaryprevention)主要為對癥治療,防止病情惡化,減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復發轉移,預防并發癥和傷殘;對已喪失勞動力或殘廢者,通過康復治療,促進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復,使其恢復勞動力,病而不殘或殘而不廢,保存其創造精神價值和社會勞動價值的能力。
2.慢性病預防對策
控制慢性病的增長是人類跨世紀的英明戰略。令人欣慰的是,加強慢性病的預防是能取得成效的。1965~1975年,美國通過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等預防措施,使CHD下降了40%,腦血管病下降了50%。
從1969~1978年,僅在35-74歲人群中,因心血管病死亡人數就減少了804359人。并且,從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中測算出:壯年時期因CHD死亡人數的2/3以及各種原因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是可以預防的。
芬蘭通過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從1972~1977年5年間,男性CHD死亡率下降了24%,女性下降了51%。我國在一級預防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首鋼工人,石景山區農民、河北正定縣農民、舟山漁民、漢中農民等的社區CHD、腦卒中一級預防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有的死亡率下降了約一半。北京北郊心血管病防治結果表明:在8萬余社區人群中開展了11年防治,使腦卒中,心肌梗死發病率分別下降了51%和48%,死亡率分別下降了37%和72%。我國7個城市中,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預防工作,使腦血管病年發病率、死亡率分別下降了20%和18%。
1977年世界衛生大會提出了“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HealthforAllbyyear2000,HFA)的全球性號召,1978年又進一步指出,開展初級衛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PHC)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并強調這不僅是2000年的目標,而且是永久性目標。”
社區干預的策略主要在于減少社區人群普遍存在的危險因素。具有中等及以下危險因素水平的人數要遠遠多于高危人群,因此只有在全人群或絕大部分人群中危險因素得到控制,這個社區的患病人數才能大幅度下降。
從流行病學觀點,社區模式的優勢在于它在減少患病率方面要比強化的高危人群干預更為有效。從行為和社會學觀點,社區模式的優勢在于,危險因素是常常地植根于人們生存的環境中。因此,在大人群要形成永久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只有在社區范圍內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改變的社會過程才能形成。
本期嘉賓介紹
男,漢族,1954年生,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健康教育專家。
人物經歷
1974年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
歷任南京軍區解放軍南通長城醫院、第100醫院、120醫院、359醫院主任醫師、院長,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研究及預防保健工作,發表論文二十多篇。
2006、2007年應邀為全國人大、政協代表和委員做健康咨詢。并多次被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邀請進行健康理論講學。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