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網球運動的普及以及電視轉播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項運動。隨著網球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僅要求選手有較好的網球技術,更要求選手具備心理方面的優勢。今天就向大家介紹關于網球比賽的常識以及打網球注意事項之心理的準備與調節。
網球運動發展到今天,比賽中已不限于選手們之間的技術或者戰術上的較量了。一個專業的網球運動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技術能力,還要具備出色的心理調控能力。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網球比賽的特殊性
(一)網球運動員需具備的心理素質
網球運動對運動員的運動知覺、思維敏捷性、注意穩定性、意志品質、判斷能力和運動決策的綜合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我們經常會看到平常理智、性情溫和的人在比賽中竟會發脾氣、摔拍子、大喊大叫。
從這些言行中可以看出,網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體育運動。比賽中情況瞬時變化,運動員要及時做出運動決策。
有研究發現,在一場五盤三勝制的網球比賽中,一名網球運動員大約要做800—1200次運動決策,在激烈對抗的網球比賽中,這些運動決策是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完成的。
網球運動員應當具備出色的心理素質,其包括心理技能在內的一些其他的綜合性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在網球比賽中激烈競爭的需求。
(二)網球運動的精確性
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運動員擊球時拍面角度僅僅一兩度的變化就可能導致球下網或飛出底線;擊球力量的大小會決定球在界內還是在界外。
所以,要做到持續反復的面對不同來球時,可以找到精確的球拍角度及能夠控制好精準的擊球力量,這些對于運動員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
技術動作即刻反映攻防效果,在比賽中任何技戰術動作都關系到得失分,即刻反映得失分的特點,勢必給運動員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技術動作成功與否是運動員情緒迅速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網球比賽的階段性
網球比賽的分與分、局與局、盤與盤都有間隔時間,在網球比賽中會出現局點、破發點、盤點和賽點這樣的“臨界點”。
“臨界點”時期會給運動員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使運動員注意力無法全部集中到比賽中去,考慮與比賽無關的事宜,患得患失,終導致輸掉比賽。
比賽過程中每兩次擊球之間,運動員常常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并對擊球方式做出決策,而這短暫的時刻卻會給運動員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網球比賽經常使運動員在思維和行動之間進行快速轉換,使運動員產生心理偏差,心理偏差導致擊球時出現技術動作失誤。
(四)網球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
網球比賽是運動員隔網進行的單打獨斗,大部分網球比賽不允許接受場外指導,無法獲得幫助,只能依靠個人力量贏得比賽。
網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即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要判斷球是否出界。網球比賽沒有時間限定,不會因為時間耗盡而輸掉比賽,即使是在比賽中一直落后,甚至對手拿到賽點的情況下都有反敗為勝的機會,比賽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這是網球比賽的魅力所在。
(五)網球比賽外界因素對運動員心理狀態的影響
網球是一項需要承受壓力的體育運動。在一場網球比賽中,運動員要不斷地承受來自對手、比賽環境,以及自身的壓力所帶來的考驗與挑戰。
觀眾喧嘩、主裁誤判、司線員喊叫、比賽日程和比賽時間的改變以及對手的古怪行為都會干擾運動員在比賽中正常發揮,這些因素影響著運動員心理狀態,甚至可以微妙地影響到每一次擊球。
裁判員若有明顯的誤判和漏判,甚至偏袒對方,而運動員對此未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就容易引起運動員不滿、憤怒、自認倒霉、自暴自棄等消極情緒。
比賽中,觀眾的隨意走動和發出的聲響,會使多數運動員感到煩躁不安,有時觀眾的呼喊帶有主觀傾向性,在運動員運用技術前或失敗后給予刺激,不僅會使運動員感到煩躁,還會感到恐懼,誘發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