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英語:Australian Open,簡稱:澳網)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比賽通常于每年一月的后兩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體育公園舉行,是每年四大滿貫中先舉行的一個賽事,也是年輕的大滿貫。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創辦于1905年,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比賽創立之初比賽被命名為“澳大拉西亞錦標賽”(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1969年,比賽進入“公開賽時代”。自1988年起,比賽一直在墨爾本公園的室外硬地球場上進行。
比賽設有男子單雙打、女子單雙打以及混合雙打等項目。男子單打冠軍獎杯是諾曼·布魯克斯挑戰杯(Norman Brookes Challenge Cup),女子單打冠軍獎杯是達芙妮·阿克赫斯特紀念杯(Daphne Akhurst Memorial Cup)。
創立之初
1904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網球機構官員決定成立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The Australasian Lawn Tennis Association)負責籌辦每年一屆的澳大拉西亞錦標賽(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并共同組隊參加戴維斯杯的比賽。1905年11月,首屆澳大拉西亞錦標賽在墨爾本圣克爾達路艾伯特公園內的倉庫老板板球場(Warehouseman's Cricket Ground)舉行。首屆比賽總共有17名男選手參賽,后羅德尼·希斯在5000名觀眾的見證下戰勝了阿瑟·柯蒂斯奪得了首屆比賽的冠軍。
澳大拉西亞錦標賽初是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的主要城市之間輪流舉行,是澳洲網球的一種交流方式。1916年至1918年間,比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暫停舉辦。1922年,新西蘭退出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成立成立了新西蘭網球協會,比賽從此固定在澳大利亞舉行。在1922年的比賽中,賽事首次加入了女子單打、女子雙打以及混合雙打項目,瑪格麗特·莫爾斯沃思贏得了首次女子單打比賽的冠軍。
1924年,國際草地網球協會(ITLF)正式確認澳大拉西亞錦標賽為大滿貫賽事。
不斷發展
1927年,賽事更名為澳大利亞錦標賽(Australian Championships)。1935年,杰克·克勞福德第四次奪得澳大利亞網球錦標賽男子單打的冠軍,成為首個歷史上四奪這一賽事冠軍的運動員。在此期間,比賽輪流在新南威爾士州悉尼、維多利亞州墨爾本以及和南澳大利亞州阿德萊德三地舉辦。1941至1945年間,比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連續五年暫停舉辦。
1951年,南希·博爾頓第六次奪得女子單打比賽冠軍,超越了達芙妮·阿克赫斯特三次奪得女單冠軍的記錄,并使他成為歷史上女子單打奪冠次數第二多的選手。進入60年代后,比賽所有的男子單打頭銜全部被羅德·拉沃爾和羅伊·愛默生包攬,瑪格麗特·考特更是自1960年至1966年連續7年包攬比賽冠軍。這段時期的澳大利亞網球被人們稱為“黃金年代”。
在澳網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澳大利亞選手獲得了公開賽時代之前的大部分冠軍。羅伊·愛默生、南希·博爾頓和瑪格麗特·考特都獲得了6個或以上的冠軍頭銜。
公開賽時代
在1968年網球獲得職業化后,澳大利亞網球錦標賽就被列為了四大公開賽之一。1969年,澳網正式進入公開賽時代,比賽名稱也被正式更改為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Australian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