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教程之場地如何選擇
網球場可分為室外和室內,且有各種不同的球場表面。其將由經濟因素所決定。例如草地網球是基的戶外場地,但是其建立和保養費用太昂貴,所以現在以由人造球場取代,它較便宜容易保養。另外有一種在歐洲盛行的紅土球場,其法國公開賽即為此種球場。
草地場
草地球場是歷史悠久、具傳統意味的一種場地。
其特點是球落地時與地面的摩擦小,球的反彈速度快,對球員的反應、靈敏、奔跑的速度和技巧等要求非常高。
因此,草地往往被看成是“攻勢網球”的天下,發球上網、隨球上網等各種上網強攻戰術幾乎被視為在草地網球場上制勝的法寶,底線型選手則在草地網球場上難有成就。
但是,由于草地球場對草的特質、規格要求極高,加之氣候的限制以及保養與維護費用昂貴,很難被推廣到世界各地。
目前每年的寥寥幾個草地職業網球賽事幾乎都是在英倫三島上舉行,且時間集中在六、七月份,溫布爾登錦標賽是其中古老也負盛名的一項。
紅土場
更確切的說法是“軟性球場”,其典型的代表就是紅土場地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另外,常見的各種沙地、泥地等都可稱為軟性場地。
此種場地特點是球落地時與地面有較大的摩擦,球速較慢,球員在跑動中特別是在急停急回時會有很大的滑動余地,這就決定了球員必須具備比在其他場地上更出色的體能、奔跑和移動能力,以及更頑強的意志品質。
在這種場地上比賽對球員的底線相持功夫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球員一般要付出數倍的汗水及耐心在底線與對手周旋,獲勝的往往不是打法兇悍的發球上網型選手,而是在底線艱苦奮斗的一方。
硬地場
現代大部分的比賽都是在硬地網球球場上進行的,也是普通和常見的一種場地。
硬地網球場一般由水泥和瀝青鋪墊而成,其上涂有紅、綠色塑膠面層,其表面平整、硬度高,球的彈跳非常有規律,但球的反彈速度很快。
許多優秀的網球選手認為,硬地網球更具“爆發力”,而且網球比賽中硬地球場占主導地位,必須格外重視。
需注意的是硬地不如其他質地的場地彈性好,地表的反作用強而僵硬,所以容易對球員造成傷害,而且這種損害已使許多優秀的網球選手付出了很大代價。
地毯場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便攜式”可卷起的網球場,其表面是塑膠面層、尼龍編織面層等。
一般用專門的膠水粘接于具有一定強度和硬度的瀝青、水泥、混凝土底基的地面上即可,有的甚至可以直接鋪展或粘接于任何有支持力的地面上。
其鋪卷方便、適于運輸且有非常強的適應性,室內室外甚至屋頂都可采用。球的速度需視場地表面的平整度及地毯表面的粗糙程度而定。
在保養上此種場地也是非常簡單的,只要保持地面清潔,不破損、不積水(對與相應的排水設施配套)就可以了。
先說普遍的硬地。這是令人混淆的叫法,也是出現問題的地方。硬地hard是相對軟場地(土場)來說的,但它自身種類繁多,用于正式比賽的主要有以下3種。
(一) 塑膠(synthetic)
代表就是墨爾本的澳網中心球場和邁阿密。88年,墨爾本改造場地表面,將場地改作硬地,并在上面鋪上一層橡膠,俗稱Rebound Ace。
這種橡膠地,彈性極好,球在落地后反彈很高,同時由于表面彈性系數k小,球與場地的作用時間長,這一點類似于軟性場地,而橡膠表面里還摻有塑膠顆粒,增大表面摩擦系數μ,以上兩個因素綜合作用,使橡膠場的球速相對很慢。
由于高彈和慢速,在上面的打法略微是底線型占優勢,從88年到03年,底線型和上網型的冠軍比為11:5,阿加西和桑普拉斯的冠軍比為4:2,同時還在00年經典一戰中取得不多見的逆轉。
這些都是和場地性能密切相關。在這種場地比賽,發球還是有優勢,但已不明顯,上旋底線球得多拍相持顯得更有威力,一些紅土選手在上面也可能有好的發揮,如90年穆斯特和97年莫亞。具體的細節在95桑阿決賽的戰例中有詳細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總有網友說90年代的球速明顯慢于現在,由于球拍改變了之類的話。球拍科技的改變,在85年帶來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確實令球速明顯增加。
但到了90年代,科技的更新已經主要體現在業余球拍方面,對職業選手影響就不顯著了。而球迷得出90年代球速慢,很可能是墨爾本球場的兩次改造帶來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