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定期檢查是每位母親的責任,通過孕檢能夠隨時了解母體及胎兒的健康情況。那么,媽媽們你們知道孕期也需要做一個全方面的牙齒檢查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關于孕期檢查方面的知識,媽媽們要注意孕檢中的每一個項目哦。
很多家長對于自己加寶寶從小就出現爛牙的情況感到疑惑。為什么寶寶早晚都有定期刷牙,糖分攝入量也比較少,還會出現爛牙的情況呢?難道真如老人所說的好牙來自娘胎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究竟是為什么吧。
懷孕第1個月 寶寶牙齒開始發育
“寶寶牙齒健康,應從孕期保健開始。”其實在母親懷孕的第1個月,寶寶的牙齒就開始發育;孕6個月,牙齒基本上已經發育成熟;到寶寶出生時,已經有36顆牙胚在頜骨里生長,其中包括有16個恒牙胚和20個乳牙胚,只是它們還沒長出來,需要等到一定時間后才會一顆顆慢慢露出來。
“也就是說,整個孕周從懷孕1個月到寶寶出生的這段時間里,很多因素都可以影響到寶寶的口腔健康。”黃群說。
孕婦口腔病常見 不重視治療影響胎兒健康
據浙江紹興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科金成醫師介紹,在門診時經常遇見孕婦因為口腔不適前來就診,但由于妊娠的原因,許多藥物及治療方法受到限制,而不能徹底解除病因,造成孕婦寢食不安,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懷孕會引起生理上的一連串的變化,口腔部分也會因為內分泌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而使孕婦容易患許多口腔及牙齦的病變。
婦女懷孕后,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進食次數的增多,偏愛酸、甜食等因素,成了齲齒、牙周病、牙齦炎等口腔疾病的多發期;而且由于孕婦內分泌的改變,也是易患口腔疾病的又一原因;有吸煙嗜好的孕婦,患有牙齦炎的很容易形成牙齦袋,導致牙齒松動。
口腔疾病如治療不及時,還可以引起其他多種疾病。同時,研究發現,孕婦的口腔健康直接影響嬰兒的健康,牙周炎孕婦的早產率(低于32周)是正常孕婦的3~7倍,生產低體重兒或圍產期死亡率較正常者高出15%~30%。重癥牙周炎還可能導致胎兒早產、低體重兒和腦部先天缺陷兒出生。許多藥物對胎兒頜面部和牙齒的發育有害,因此妊娠期用藥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定期進行孕期檢查,能夠讓準父母隨時的了解胎兒及母體的健康狀況,那么,對于孕檢具體檢查哪些項目,準爸準媽們你們了解了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解讀一下孕期需檢查的十五項具體項目。
1.尿常規檢查
檢查項目:尿液中蛋白、糖及酮體,鏡檢紅細胞和白細胞等。
正常情況下,上述指標均為陰性。
如果發現有紅細胞和白細胞,則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引起重視,如伴有尿頻、尿急等癥狀,需及時治療。
2.血常規檢查
檢查項目:血紅蛋白、血小板、白細胞等。
主要是判斷準媽媽是否貧血,正常值是100g/L—160g/L。輕度貧血對準媽媽及分娩的影響不大,重度貧血可引起早產、低體重兒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