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病保健鍛煉,是后來氣功和內行功的先導,也是道家養生學的基礎。陳式太極拳把導引、吐納術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動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成為內外兼修的內功拳運動。
這不僅對強身健體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對提高拳術的搏擊技巧也是一個創造性的發展。
四、陳式太極拳的剛柔相濟
剛和柔,兩者是相互對立的,然而陳式太極拳確把剛勁與柔勁揉和在整個套路中,一招一勢剛中寓柔,柔中寓剛,達到剛柔相濟。《拳譜》規定:“運動之功夫,先化勁為柔,然后練柔成剛,及其至也,亦柔亦剛。
剛柔得中,方見陰陽。故此拳不可以剛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極之名名之。”為什么太極拳的勁力要以剛柔相濟為準呢?因有剛而無柔的勁缺乏韌性,易折易損,沒有技擊格斗的實用價值,只有柔而無剛的勁因失去火爆發力也無濟實用。
故《拳論》指出:“然剛柔既分,而發用有別,四肢發勁,氣形諸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氣屯于內而外現輕柔,柔勢也。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迫不捷。
剛柔相濟,則粘、游、連、隨、騰、閃、折、空、崩、捋、擠、按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武豈可忽耶!” 剛和柔的變換,從神與氣上來講,是通過隱與顯表現出來的,隱則為柔,顯則為剛。
從姿勢上講,是通過開與合表現出來的。合則為柔,開則為剛(即蓄則為柔,發則為剛)。
陳式56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拳譜
第一段
第一式起勢
第二式右金剛搗碓
第三式懶扎衣
第四式右六封四閉
第五式左單鞭
第六式搬攔捶
第七式護心捶
第八式白鶴亮翅
第九式斜行拗步
第十式提收
第十一式前蹚
第十二式右掩手肱捶
第十三式披身捶
第十四式背折靠
第十五式青龍出水
第十六式斬手
第十七式翻花舞袖
第十八式海底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