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太極拳的自然呼吸,只要你注意到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就能夠通過練習自然的達到要求了。
二、凝神
凝神就是精神集中。《內經》謂之“精神內守”,孟子謂之“不動心”,孔子謂“定而后靜”。
劉緯祥先生說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動,猛虎嘯于后而不驚。”靜時要如此,動時也要如此。人體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使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所以精神集中對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就有良好的保健意義。
不但“無極式”如此,每一動作都要注意精力集中,由心而眼神、四肢、軀干上下照顧完整,一氣不能散亂。
《拳經》云“手眼身法步,內外緊相隨”“心意為元帥,氣血為先鋒,拳腳為兵丁。”
眼神的貫注,有助于精神的集中,心神不亂就能提高運動的效果,所以《拳論》也主張“眼為先鋒”。
對病弱的人、眩暈病人或極度神經衰弱者,可以“眼若垂簾”,似睜非睜,似閉非閉。對體內氣血變化的感覺較為明顯,并能促精神內斂,注意精力集中。對大腦活動起到良好的訓練作用。
三、含胸拔背
行功時不能挺胸,也不能過分內縮,應順其自然。背部肌肉要自然舒展,胸部肌肉也自然松弛,不能緊張,兩臂下垂,兩肩微向前扣,胸部自然,稍有內含的意思,胸向內含,則背部自拔,足踵踏地,則兩肩自然內扣,而兩臂自然下垂。
《內經》云:“至人之息也以踵”,其純任自然之精意所在。含胸拔背則大氣由脊柱直上而下歸丹田,氣功要領就在于此。
四、頭頂云領
《拳經》云:“頭如泰山壓頂,領如高著浮云”,又有“頭頂懸”、“虛靈頂勁”、“提肛吊頂”。
這些要求都是說明頭向上頂,頸項豎直,要避免頸項僵直與頭的自由搖晃,更不能左歪右斜,任意動作,而要隨著身體的轉動,方向變換與軀干旋轉連貫一起,協調動作。因為頭頂項豎,真氣才能由督脈上升。
項豎直,下頦微向后收;口輕閉舌上卷舔上腭,才能能行功時舌下生津(即金津玉液)。此乃人體五臟精華隨脾氣上升而產生,“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長年”。歷代養生家都很重視,稱它為“甘露”。
五、肌肉放松
在太極拳的學習當中要求人們安全的放松身體,做到心無雜念。
只有我們的身體處于自然的放松狀態時,我們才能夠按照太極拳的各個要領去練習。一般來說,在正式練習之前就會通過熱身運動使我們的身體能夠處于放松的狀態之下。
結語:關于太極拳的老架一路,我們就分享這么多了。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改善身體身體機能,今天,我們主要和大家分享了練太極老架一路的練習步驟,以及練習太極的要點所在,希望大家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