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體悟,太極拳純正的“勁”的發生使用也就是“發勁”,有7個基本特征和因素,那就是如練、松、沉、撐、蹬、頂與無形。這些因素在發勁一瞬間似乎是同時發生作用的,但又覺得是有十分緊絲密縫協調之先后過程的,又覺得是一回事的不同反映,相互有不可分開的關系。但為了敘述的方便,只能分別敘述于下。
(一)如練
太極拳古經典拳譜里所說的“由腳而腿,由腿而身,如練一氣”是“氣”與“勁”的中心、基本的共同特點。對于“發勁”而言,腳一蹬地,就像是有一個浪頭由腳開始向上滾動從手臂泄放出去,就像是舞動著綢練的抖動,抖動從一頭傳滾到了另一頭。這種“如練”主要是體現在身軀,放大地夸張地顯示,就像是禪密功脊柱縱向前后波浪形的擺動。
可以這樣體驗整個身體豎直向前傾,兩手臂伸直撐在墻面上;接著臀部向前向下壓,兩手臂彎曲,腳、臀、頭形成頂點在下的三角形;然后腳蹬地、兩手臂再撐直,臀部向后向上突,腳、臀、頭形成頂點在上的三角形;然后再繼續這樣由腳蹬地引起手臂曲伸與臀部、背部上下運動,使得臀部下降時臀部上方的后腰背突起,隨即后腰背下降,再上方的胸背部突起;這樣的突起一直傳動延續到肩背部,“如練”就是這樣的感覺。而除了初練,實際“發勁”時“如練”主要是感覺,基本上沒有這樣的外形。但特別強烈的“發勁”背部肌肉也會出現這樣由下而上的滾動。
如浙江省六十年代初有一則體育資料,實錄了晚年的牛春明先生有一次發勁,背部就出現了這樣由下而上的肌肉滾動。當有了一定的發勁基礎,兩腳稍前后站立,腳暗暗一蹬地,就確實能夠引起這樣的滾動感覺由腳而上傳遞到手,手就會完全不由自主地發生震顫的一抖,或者還有手腕關節要頓時脫開來手飛出去的感覺。
所以,太極拳古經典拳譜里所說的“由腳而腿,由腿而身,如練一氣”也可以說是“由腳而腿,由腿而身,如練一勁”。這種感覺或略微的外形反應是人體傳遞性力量也就是運動力學里所說的人體“動量傳遞”發生的唯一特點。有的名家所說的和所表演的發勁就像是動物抖毛,不可能是太極拳發勁的特征。
因為這種發勁中腳只是身軀的站立支撐點而已,發勁靠的主要是人體的旋轉慣性,發勁的力量不是腳傳遞上來的,不具有“由腳而腿,由腿而身,如練一氣”的特征。我在楊式太極拳的鍛煉中,早出現這種手不由自主一抖的情況是當彎弓射虎的結束時,這一拳式中手不由自主一抖很能夠體會到這種“勁”如何經過骶骨、背部達到手的緩慢的傳遞過程,往往在手不由自主一抖、手腕關節像是要飛脫般的同時,會發生手腕關節的咯咯作響,旁邊的人清晰可聞。我的學生中也有這種輕微的感覺,早發生這種感覺的也是彎弓射虎。
(二)松
人體“如練”的反應必需以全身的放松為基礎,如果沒有放松,往往難以完成這種“如練”的動態。即使能夠做出這種“如練”的動態,也根本不可能出現“如練”的傳遞性的力量。42式太極拳、劍與陳式太極拳中有發勁動作,如果自己開始有一點能夠真正發勁了,做這些動作時,往往會感覺越是想發出理想的勁來,越是發不出勁。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想到發勁,手臂就會習慣地主動,手臂就會用上一點主動的力,結果手臂主動的力與傳遞性的力發生了沖突,兩敗俱傷,相互抵消,弄得反而有力量在身體里很窩囊地憋住了,雖然渾身使了不能再大的力氣,手出去卻感覺不到大的力量。
而如果手臂能夠放松(所謂“放松”實質就是不用力),手臂不用力得就像是癱瘓病人癱瘓的手臂,沒有了一點點的自主力量,這手臂就像不是自己的了,覺得自己的肩對這像癱瘓的手臂也沒有絲毫支配作用了,手臂無力得就像是要掉下去那樣,發勁時卻能夠感到很大力量的傳遞十分爽快通透,還確實感到自己沒有怎么使用力氣,手出去的力量倒出乎意料的十分強大,會有這手臂就像是一條鞭子這樣的感覺。
掩手肱捶發勁中手腕、肘、肩關節的脫開會覺得發生瞬間的疼痛,稍強的發勁,初練的人會疼痛得受不了;42式太極劍中的崩、推、刺等的發勁,劍身、劍尖會發生無法控制的強烈顫抖,并且肩、臂、手越是不用力,顫抖得越是劇烈。這樣再繼續鍛煉下去,會感到當身軀也能夠這樣癱瘓似的不用力的放松,發勁的效果就會更好。無怪乎楊澄甫、李雅軒、陳微明、鄭曼青等先生都這么強調“松”對于“內勁”的重要,尤其是李雅軒先生對于發勁之身體、手臂要放松到十分不用力、軟綿綿的狀態作了反復的多方面的強調與描述。確確實實如果沒有放松,可以說人體要發生使用這種傳遞性的力量“勁”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沉
“沉”是“松”的結果,人體中有的部位由“松”發生“沉”是自然發生的。比如懸置的手臂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會發生沉重的感覺,但身軀由“松”致“沉”還是要作相應細微自主反應的,比如“松胯”至“沉胯”是身軀放松而“沉”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不使得骨盆有略微的后移,“松胯”與“沉胯”是不可能的。因此“松沉”、“沉胯”都是需要具有一定特殊的肢體神經反應的。這種神經反應無疑就是楊澄甫先生所說的“用意不用力”之“用意”的一個內容。李雅軒先生在《隨筆》里說鍛煉太極拳主要是鍛煉神經,這“鍛煉神經”其實就是對“用意”很中綮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