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本門明知點穴之法
苦練點穴之功,無功不為點穴之大成也。練點穴之功,得點穴之功。練太極指之功法,各家不一,乃為內外結合練也。藥水洗手之練法:一日兩次苦練,百日苦練得成。太極陰陽金剛指練法分三部,一曰內丹功,即青龍探爪勢(為靜坐功)、松緊練法(即樁功,手法若干勢)。
后用藥水洗法,練功時將藥水燒熱,將手泡進藥水之中,待手泡熱后,將手提出藥水趁熱練功。
具體做法
第一部面朝墻壁,距離兩尺余,兩腳分開,手五指定壁;隨著功夫的增加,使兩腳逐漸后移,直到身腰挺直,后臂與肩成直角后,再使五指點地;隨著功力的增厚,逐步減為四指、三指、兩指,指力已偉矣。
第二部練后用藥水再浸泡之熱,將手提出,將沙袋放在與腰同高處。沙袋內裝鐵砂五斤,用豬血煮、綠豆五斤、山里紅籽五斤,共為十五斤合在一起,裝在四方沙袋里,趁熱練習,五指一戳一百,久而久之,五指之功與腕低之勁相結合,內氣久練成為太極金剛功。再做與人同高的木樁,內包棉花,外包牛皮,有頭有四肢,把三十六穴都注上,乃練習點穴,要準,一絲不差,久練久之,蒙上眼睛再練點穴,如能點準,此功成矣。
第三部藥水功法,青木香五錢、生姜五錢、桂心五錢、百密五錢、陀僧五錢、宣木瓜五錢、路路通五錢、制川烏五錢、蛇床子四錢、地骨皮四錢、凈紅花四錢、土麻四錢、澤蘭葉四錢、草烏四錢、透骨草四錢、象皮四錢、細辛四錢、當歸四錢、虎骨一兩浸泡三十天與藥合在一起,兩大碗河水浸之一時,藥六天。
太極拳點穴原理來源
一、太極點穴術的歷史淵源與分類
太極點穴術源于中醫針灸術。據中醫重典《內經》記載,針灸穴位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運用砭石針刺穴位治病了,山東省境內發掘出了砭石實物。隨著鐵器的應用,砭石逐漸被金屬針所取代,也就形成了今日所見的“針灸”。
大約在唐朝時期,就有了“穴位損傷”的概念了。唐朝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有“在太陽穴,乃是命處,斷然不可治矣”的記載。
到了明朝中期,已經出現了不少論述點打穴位損傷的專科著作,其中《跌損妙方》可稱得上是少林寺傷科及太極點穴術的開山祖師!異遠真人獨創了“血頭行走穴道”的論述,成為點穴傷藥方。此書也就成為少林太極點穴術的理論基礎,歷代僧人的點穴、治傷經驗及實踐與傳承,也便有了各門派的各種“太極點穴術”。
太極點穴術依照其使用功能,可分為醫學太極點穴術(簡稱點穴療法),武術太極點穴術,保健太極點穴術。而武術太極點穴術就是以防身、自衛、攻擊為目的的,專打人體穴位的一門技擊術。
二、太極點穴術的理論基礎和依據
太極點穴術與針灸術一樣,以《內經》為理論基礎,把陰陽五行學說、八卦學說、經絡學說等學術思想融入其中。
武術太極點穴術是以“十二時辰氣血流注”和“血頭行走穴道”等觀點為實踐依據的。得到武術、技擊、醫療(跌打傷科)界的廣泛認同。并廣泛傳承至今,且經現代科學驗證了其科學性。在《救傷秘旨》中說:“跌打損傷,從古為技擊家所秘,世傳蓋鮮。”
三、太極點穴術與經脈、36要穴
武術太極點穴術與醫療太極點穴術、保健太極點穴術不同,武術太極點穴術很直觀地以人體十四正經的百余穴位為攻擊目標。而其中又以三十六大穴,七十二小穴為分別,且又分為死穴、昏穴、軟麻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