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追求、修煉這種“韻味”呢?首要就是要學習和掌握拳理拳法,認真領會和踐行經典拳論中的原理、原則和方式方法,學規矩、守規矩、脫規矩、合規矩。尤其是初學者,更要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尊重和遵循這些基本的理法原則。
其次是要注重內在功力的修煉,決不能停留在“畫道道”、“太極操”的水平和境界,既然同樣是學拳、練拳,就要往好了打,用心去打,這樣才能增長功力,同時也會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三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與修養。太極拳是文化拳、哲學拳,其博大精深的拳學體系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只有具有良好文化素養者才能真正領會和掌握。
所以,我們要多讀書、多體驗,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樣拳有文化味自然更加飽滿深沉。四是要用心打拳,入情入景,情景交融,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意境”時所說的“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又如“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陽春煙景,大塊文章,處處則柳亸[duo(音朵)下垂意]花嬌,著著則山明水秀。游人觸目興懷,詩家心怡神暢,真好景致。拳景至此,可以觀矣。”
太極拳演練者也要像詩人那樣善于融合、創造一種意境的美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把自己融進去,也把所有的人融進去,首先感動自己,然后感動別人。
把太極拳真正打成“功夫拳”、“文化拳”、“哲理拳”、“美學拳”和“健康拳”,讓人越打越愛打、越看越“有味”的拳。
太極拳境界的領悟
一、體察名家意境
歷代太極名家,窮畢生精力,使功夫達到很高境界。他們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以身心的體會,提煉出太極功夫的意境。
對于后學者是極其寶貴的財富。“立如秤準,活似車輪”“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這些意境的描繪,不僅令我們神往,也是我們習練太極功夫的準則。
陳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門派成立早的門派,陳氏太極拳的先輩們留下了豐富的經驗。
陳式太極十八代宗師洪均生,品味太極的輕靈如“回風燕子,點水蜻蜓”,超逸如“流水潺緩,行云飄飄”,雍容如“滄海旭日,泰山蒼松”。
當代太極名家王成在練拳時形容“卷藏芥子闊,放開天地窄”,充分顯現了太極的“卷之則退藏于密,放之則彌六合”的精髓。而太極則以棚勁為神奇,王成老師在解釋棚勁時則以“你發力我撐舵的勁為棚勁”,淺顯易懂,言簡意駭。
要想真正體察到名家的高深意境,首先要按照名家的要求,一絲不茍地勤加練習,而更為重要的是虛心求教,多與高手交流,悉心感受名家的言傳身教。由此才能不斷進步,進入更高境界,正所謂“一層又一層,層層妙無窮”。
二、感受自然意境
人體是小宇宙,自然界是大宇宙,所以太極拳就是將兩者相統一,所以在練習時要感受自然境界。
陳式太極拳體現了自然規律和古老的哲學思想。從練習太極中感受自然意境,從自然意境中品味太極蘊含。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必須適應自然,融于自然。同樣太極也必須適應自然,融于自然。
把高山大川的壯偉融入太極,使太極呈現出雄渾氣象;把長江大河的洶涌融入太極,則產生太極勁力滔滔不絕的意境;把藍天白云融入太極,在習練中盡情感受太極的雋永、雍容和飄逸。
歷代名家輩出,而太極風格不同,甚至由陳式而逐漸演化出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這就是緣于各人境遇不同,身體素質不同,對太極的理解、對自然意境的感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