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鍛煉重在領悟,學習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圓活輕靈、剛柔相濟,能提高身體各項機能。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太極拳的韻味及修煉,下面隨著太極拳自學教程了解一下吧!
太極拳的韻味及修煉
太極拳運動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通過太極拳端麗能平衡心態,使身心達到平衡狀態,練太極拳需要長久的堅持。
如何欣賞太極拳的演練?怎樣看一個人的拳打得好不好?如何評價演練者的水平高低?以上諸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和層面來回答,一是從健身的角度看他打得是否和順通達,動作是否舒展大方、剛柔相濟,能否做到動如行云流水、靜如春風拂面,達乎生理之快感與精神上之享受相貫通。
如此則既有利于養生養氣,更有利于養神養意,頤神健體。在這個層面上,可不必刻意追求動作的規范和標準,根據個人自身的情況,多一些隨意性,以順遂、愜意和舒適為主,以自我感覺舒服、自我體驗美感,即自娛又娛人即可。
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武術,太極拳養生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在學習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二是從競技的角度看他在賽場上演練的得分高低。在這個層面上,主要取決于演練者的技術水平是否符合競技的規范要求以及裁判的評判尺度。
三是從內涵的角度看他打得是否有韻味。王先生曾經說過:“看有的人打拳,越看越有味;有的人乍看有味,細看無味;有的人看一眼就不想再看,根本就沒有味。”這就應了那句老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拳味”就是太極拳的一種內在的“韻味”。何為“韻味”?一是要有看頭,值得觀賞,從根本上講,就是要符合拳理拳法。“實則遵乎規矩,繼則化乎規矩,終則神乎規矩。在我打得天花亂墜,在人自然拍案驚奇。”此論可以說是談到了根本之處。
太極拳的韻味及修煉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想要滲透太極拳學習,就要靜心修煉,提高自身修為。
前人傳下來的諸多拳理拳法是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與理論結合的產物,凝結著諸多科學合理的因素。我們打出的拳若合乎這些規矩和原則,就自然具有了科學性和合理性,當然經得起推敲和琢磨。二是要有內在的功力支撐。
功力深厚者必然氣韻飽滿、輕靈穩健,騰挪閃展,應物自然,自非初學者伸伸胳膊、踢踢腿或者所謂“太極操”演練者能做得到的。
太極拳大師李經梧先生在1958年拍攝的《簡化太極拳》電影資料,一式“白鶴亮翅”的定勢,大氣磅礴、八面支撐、中規中矩、氣貫長虹、頂天立地,自然給人一種健、力、美的享受。
三是要有文化內涵。“打拳之欲抑先揚,欲揚先抑,其間天機活潑,極有情致。拳無情致,如木偶人一般。死蛇踏地,有何景致。又安能見其生龍活虎,令觀者眼欲快睹,口中樂道,心中愿學?此拳之不可無情致也。”
這里所說的“情致”,應該即是我們苦苦追求的“韻味”之核心。這種“韻味”應該是高層次,它有深度、富內涵也是難量化的,是太極拳的精髓和靈魂,是練拳人一生追求的高境界。
所以,僅僅好看、舒服還不夠,更要有味道、耐看、耐琢磨,有了味道,會更舒服、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