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其不僅能健身,還有治病的功效。近幾年,又有科研證實,男女常練太極拳教程可讓白發變黑發,延遲衰老。太極拳具有疏通經絡的功效,活血化瘀。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疏通經絡,讓白發變黑發
白發是一種衰老的特征,而今,不僅是老年人有白發,很多年輕人也有白發,嚴重影響精神面貌,而練太極拳的人可以抑制白發的生長。
無論中醫學還是太極拳,其防病治病、養生保健,后都要落實在臟腑功能上。中醫學中的臟腑經絡學說是其核心部分,因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之間各有專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協調。
而且在五臟與形體外竅之間,五臟與情志活動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所以五臟之健康與臟腑之間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相對恒定的關鍵所在。
太極拳具有中醫原理,具有神奇的治病功效,同時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快新陳代謝,有效緩解精神壓力,同時可以讓白發轉變成黑發。
同時保持良好的情志狀態又能穩定五臟六腑的正常活動。太極拳運動即利用動作導引、調息吐納、神意鍛煉等,對臟腑功能正常、內外關系協調來進行保健防病的。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主神志,心血運行不暢、心血虧虛都可以影響心臟的功能。而太極拳講以意導體、以體導氣、氣隨意走,進而推動血液運行,也就是做到拳論中提到的“氣遍周身不少滯”,另一方面靜心養氣,有利于心血的濡養和心神的安寧。
據近代人研究,在練習太極拳時,圓活舒展的動作,全身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弛張,使毛細血管反射性擴張使血液流暢,靜脈回流增加,從而加速了血液循環,減輕了心臟負擔,對人體和心臟都起到了保健作用。
男女常練太極拳可以加強各腹臟之間的工作,對頭皮起到按摩的作用,利用太極拳的原理,可以對身體起到多種治療作用。
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肝主流泄,三者的功能影響著正常的氣機升降出入和人體的正常消化功能。
太極拳通過中正安舒、起落展轉的動作和開合鼓蕩的內氣配合,使胸、隔、腹、背、腰等處肌肉有規律、有節奏的收縮舒張,這種導引方法不但使內臟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時也導引了氣機的升降出入,從而調節了脾之運化,胃之受納、肝之疏泄。
別消化系統有防病治療的作用。同時脾主肌肉,消化吸收正常了,肌肉骨骼的營養得到了補給,加之運動導引又可使肌肉及骨關節得到鍛煉,從而使運動系統的疾痛得以康復。
中醫學認為肺司呼吸、朝百脈,有宣發肅降功能。肺若有病則咳,多痰、呼吸不暢,宣肅功能失調,衛外功能減弱。
太極拳運動首先要求“深、長、細、勻”地自然呼吸,進而要做到 “氣沉丹田”,這樣可以鍛煉呼吸肌,改進胸廓活動度,保持肺組織的彈性,使肺活量加大。
太極拳要求 “腹內松凈氣騰然”,這祥可能加大毛孔通氣量、開發衛氣,有利于肺之宣肅功能和肺朝百脈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腎藏精、主水、主納氣,腎功能失調(主要是陰陽氣血失調),元陰元陽受損,影響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腎主水功能失常則全身水液代射障礙。
太極拳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隙”,首先要動作導引對腎進行了“自我按摩”,運動后消化功能增強、新陳代謝加快,又通過氣之吐納修練,后天之本與宗氣得到充分補充,進而也對腎中之元陰、元陽進行了補給,即所謂練后天補先天的作用。
同時通過導引三焦氣機升降出入加強,有利于腎蒸騰氣化的主水功能。太極拳對氣的養、蓄修練,本身就是對主納氣的修練。因此太極拳對中醫所說的腎系病人,也能起到良好的體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