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一側腰腹轉換落實,胯根微向內收,將重心坐穩于一腿,股四頭肌著力、臀部與足根齊、臀部之力要到足跟,使實腿膝關節既穩固又靈活;身體微向下蹲,然后另一腿緩緩伸出,膝關節勿挺直。
足尖領勁運行,邁步要輕靈,隨著重心的緩緩移動,兩足交替支持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動作時旋踝轉腿,足趾足掌足跟實踏地,足心涌泉穴要空,使足勁下沉,似植地生根,使樁步穩固,虛腿得以靈活變換。另外,每一個姿勢的起、承、轉、合要做到“內外合一”、“一氣呵成”。
初學者可先通過單式練習(如單練“云手”),使軀干與四肢動作進調。同時練習步法,以鍛煉下肢的力量和掌握步法要領。然后再通過全部動作的連貫練習,使步法與軀干、四肢、手法相互配合,逐漸達到全身協調,全面鍛煉各個部位。
3、虛實分清,重心穩定
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與變化,既要分明,又要連貫,做到勢斷意不斷。太極拳要求“中正安舒”,重心始終稱定,比如凡旋轉的動作應先穩定身體再提腿換步,凡進退的動作,先落腳再慢慢改變重心。
4、練拳時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自始至終都要在“意”的指揮下運行。如“起勢”這一簡單動作,也必須在意識輕輕引導下,兩臂前平舉,沉肩,放松下沉,屈膝松腰,然后下蹲,以兩肘下墜帶動兩手輕輕下按。
可以說,太極拳除肢體活動外,重要的是要神經系統去做“意識體操”,得到鍛煉。這一點對于只為健身而習拳者意義更大。
“不用力”的含義是一是不用拙力,二是少用力氣,能用10%的力可完成的動作,決不用11%的力量。用意不用力,是為了習拳方法正確,身心放松下來,需要用力時能立即發出。
學好太極拳的步驟
一、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
在太極拳功法中,腰功是其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針對初學太極拳不會用腰或練拳多年仍不會用腰者,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基本功練習。
筆者在選擇練腰的基本功法上,主要學練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擺胯、抖擻等,并以上述功法作為熱身練習磨練多年,漸漸增長了腰勁。
除此之外,還針對自身情況選擇拳勢中某些技術性較強、典型的用腰動作進行練習,如:云手、野馬分鬃,以及陳氏太極拳中發勁動作等,通過單勢練習,學會腰走圓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走大圈等“腰之運化”的技能技巧,為練好太極拳奠定了基礎。
二、以中正為本
太極拳要求行拳要緩慢均勻,形態上要求上輕下穩中間活。中間當然是指腰間。活,是指腰的運化要靈活。而這一切,都要以上體中正為根本。
只有保持上體中正,才能使腰胯放松,才能使縱軸免受外力擠壓,也才能保證腰的靈活運轉。因此,練拳時必須遵循身法要領,注意虛領頂勁,含胸拔背,頭正、項豎、沉肩、肘墜,使腰間始終保持松豎狀態,而沒有絲毫“額外負擔”,以便隨時發揮其“主宰”作用。
三、正確把握旋轉度
太極拳拳勢中以腰為主的旋轉動作,除腳下旋轉90°以上的旋轉外,通常其旋轉度均為45°以內,如此既符合腰的生理動量,也符合太極拳注意松腰和內動的基本要領。
在以腰為主的旋轉中,需要提出的是腰胯之間的動量關系,即,轉腰只可隨上下一線而擺胯,決不可扭胯。胯與腰保持在同一條中軸線上,腰與尾閭也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除此若出現腰胯歪扭,便容易造成肌肉緊張,甚或關節扭傷。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您是否掌握了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呢?修煉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這樣終歸徒勞無功。每天堅持練習太極拳可以修身養性,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