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靜不是單指動作,而是指思想意識的冷靜、鎮靜。拳論云:遇敵膽戰心寒者,必不能勝。只要沉著冷靜,若敵來則自能應之,若敵不動,我則主動出手,或攻其不備,或誘敵出勁。
虛實
太極拳未動之時,陰陽未分,虛實未現。一動陰陽即分,虛實立現。 究竟什么是太極拳的虛實,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才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以身體重心而言,重心偏于何方,何方即為實,另方為虛;以勁力而言,身手運動的方向為實,其余為虛;從戰術角度而言,擊敵為實,誘敵為虛。
其它發勁為實化勁為虛,剛為實柔為虛等不一而足。總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互換,不可截然割裂開來。 虛實的轉換,意念起著決定的作用,“所謂變換虛實須留意也”。
所以行功走架不僅身法須正不偏,意念上也須中正不篇。身法中正能八現支撐八面轉換。意念上中正不偏就是主觀上既不偏虛,也不偏實,時時處處處于虛實可以互換的佳境界。
虛實的轉換在推手(技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周身相隨人難侵”就是在應用時貫徹虛實原則所達到的高級境界。就身體的部位而言,貫徹虛實的原則是“左重則左虛右已去”。
與人一接手,虛實就同時存在。如果感覺左手沉重,隨即變虛,右手同時攻擊對方,這是現兩手貫徹虛實原則的體現。
從勁路上講,貫徹虛實的原則是表現在粘走,“粘即時是走,走即是粘,粘走相生”。粘是貼緊對方,控制對方勁路,為實;走是走化,化掉對方來勁,為虛。
在推手中,對方來勁我走化以虛應之。但是不能一味走化,稍微讓過對方力點,隨即由走轉為粘,控制住對方勁路,這是由虛而實。
這種粘走相生就是虛實互換的過程,就是虛實高度統一的體現。只有虛實互換的靈,才能克服推手中的“雙重”之病。如拳論所說;“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快慢
快慢,快慢相間,這是太極拳的一個顯著特點。 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這是習太極拳的程序。由于太極拳動作難度高,故練拳初期,為了求得動作的正確性,必須采取慢練的方式。
只有慢練才能不斷發現錯誤,修正錯誤,形成正確的動作習慣。以后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逐漸加快速度。功夫精進以后,拳勢由開展漸臻緊湊,速度雙逐漸變。快慢的具體要求是快不可錯亂,慢不能癡呆。
為了在應用時能“動急則急應”,太極拳在行功走架時又要求快慢相間。轉關摺迭處宜慢,過了轉關處要逐漸加快,過了力點再轉慢,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
這樣的快慢相間運動,使太極拳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氣勢磅礴,運用時達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境界。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您對陳家溝太極拳是否了解了呢?陳家溝太極拳擁有悠久的歷史,對現代人養生有很高的價值。有白發的人可以通過練陳家溝太極拳,有助于黑發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