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發勁,手的黏拿只是輔助,其主動樞紐在腰在腿。拳經講:一巧破千斤。化勁亦然。如僅以手化,既費力又遲鈍,終不如 用腰腿靈巧。
拳諺有言:“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今多有練此拳術不精者,須知多是沒有注重練習腰腿之原故。
在傳統太極拳架勢中明顯露出形的腿法只有6種,即左右分腿、踢腿、蹬腿、飛腳、單擺蓮腿及雙擺蓮腿。
不了解的人還以為太極拳術不善用腿法,殊不知太極拳式中凡虛步之處均含有腿法,而太極拳的奧妙正在于此,只有學練到相當程度后才能了解。
太極拳常見腿法
1、踢擊法
踢法各拳種都有之,太極拳要求上肢封閉住對方后,再用踢法,這樣對方不易逃脫。同時,要求用力松緊辨證,巧使力點,要求速度迅猛,擊后即收,上肢立即補救。踢時要把重心移穩,站立的腿要微屈彎,然后,根據技擊目的不同,而采取相應踢法。
如“右分腳勢”:接上勢,左手上轉劃弧,右手下轉劃弧,兩手胸前交叉。同時,腳側上在右前方成蓋步(這是提踩技擊法),重心在右,雙掌向上不高于眼,左右分開與肩平。
重心再向左移,同時,右腳側上踢,右手迎擊腳面,高踢腳取對方上部,如踢擊手腕、胸肋、臉部等。踢時腳尖領勁,也可以腳尖下勾用腳面發力;要以胯根為軸心,起腳猛擊目標。
底踢腳如“金剛搗碓”:接單鞭,右勾手變掌走下弧,向左轉體前引,與左手配合變捋,重心移于右,再下劃弧折疊,前移重心。
左手劃弧上,右手上托變掌,右膝上提(膝頂法),沉肩垂肘,松腰落胯,氣沉丹田,勁貫膝蓋;然后用小腿彈踢對方襠部或臁骨。要利用膝關節的軸心擺動,腳尖領勁,迅速踢擊,踢后急收,落時變跺擊。倒騎龍也有這種踢擊法。
2、蹬擊法
這也是武術常用技擊法。太極拳蹬擊,同樣要求上肢封閉住對方后,發腿蹬擊對方小腹部和襠部。蹬姿應腳尖朝上里勾,力從腳跟發出。
例如“抱頭推山”接小擒打勢,兩手左上右下,雙順交叉于胸前。同時,以左腳跟為軸轉體180度,將左腳帶回成前虛步,重心在左,雙手下分于兩膝外側,雙手再向上轉立圓于兩肩側,身體微向左轉,右腿膝蓋領勁上提。
腳尖上勾腳跟用力,向對方蹬出,落地可用踩跺。然后雙手向右膝上平推,同時,重心移右。“白猿獻果”也有這種蹬擊法。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您了解了腿部力量的重要性了嗎?常言道,人老腿先老,想要健康長壽,就從太極拳練習開始吧!尤其是老年人,想要增強身體免疫力,就多練太極拳,太極拳也是一種柔和的養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