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動作應隨著身體位置和方向的變換,與軀干的旋轉上下連貫協調一致。面部要自然,下頜向里收回,口自然合閉,舌上卷舔住上腭,以加強唾液的分泌。
眼神要隨著身體的轉動,注視前手(個劃時候看后手)或平視前方,既不可皺眉怒目,也不要隨意閉眼或精神渙散。打拳時,神態力求自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否則會影響鍛煉效果。
2.軀干部
(1)胸背
太極拳要領中指出要“含胸拔背",或者“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意思是說在鍛煉過程中要避免胸部外挺,但也不要過分內縮,應順其自然。
“含胸拔背”是互相聯系的,背部肌肉隨著兩臂伸展動作,盡量地舒展開,同時注意胸部肌肉要自然松弛,不可使其緊張,這樣胸就有了“含”的意思,背也有了“拔”的形式,從而也可免除胸肋間的緊張,呼吸調節也自然了。
(2)腰脊
人體在日常生活中,行、站、坐、臥要想保持正確的姿勢,腰脊起著主要作用。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身體要求端正安舒,不偏不倚,腰部起著重要的作用。過去有人說“腰脊為第一之主宰”,又說“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
“腰為車軸”等等,都說明了如果腰部力量中斷或在身體轉動中起不了車軸作用,就不可能做到周身完整一氣。練習時,無論是進退或旋轉,凡是由虛而逐漸落實的動作,腰部都要有意識地向下松垂,以幫助氣的下沉。注意腰腹不可用力前挺,以免影響轉換時的靈活性。這樣腰部向下松垂,可以增加兩腿力量,使下盤得到穩回,使動作既圓活又完整。
在配合松腰的要領當中,脊椎骨要根據生理正常姿態豎起,不可因松腰而故意后屈、前挺或左右歪斜,以致造成胸肋或腹部肌肉的無謂緊張。通過腰部維護身體的重心,能使動作既輕靈又穩定。可見,腰脊確是練太極拳的第一主宰。
(3)臀部
練太極拳時要求“垂臀”(或稱“斂臀”),這是為了避免臀部凸出而破壞身體的自然形態。練習時,要注意臀部自然下垂,不要左右扭動。
要在松腰、正脊的要求下,臀部肌肉要有意識地收斂,以維持軀干的正直。總之,垂臀和頂頭的要求一樣,應用意識調整,不是用力去控制。
3.腿部
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進退的變換,發勁的根源和周身的穩定,主要在于腿部。因而在鍛煉時,要特別注意重心的移動、腳放的位置和腿彎的程度。
練拳人常講:“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可見腿部動作姿勢的好壞,關系著周身姿勢的正確與否。
腿部活動時,首先要求胯和膝關節放松,這樣可以保證進退靈便。腳的起落,要輕巧靈活;前進時腳跟先著地,后退時腳掌先著地,然后慢慢踏實。
初學的人,往往感到顧了手顧不了腳,而且大多數人只注意了上肢的動作,而忽略了腿腳的動作,以致影響了整個拳架的學習。應該充分認識腿腳動作在姿勢變換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