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的狀況標志著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人到中年,步履開始蹣跚,行動也逐漸遲緩,特別是現代人物質條件好,交通方便,步行機會很少,腳趾活動的減少已成為許多“文明病”的病因。
除了腳,運動系統主要的器官之一就是膝關節。人在四十歲左右,肌肉開始萎縮,與膝關節有關的肌肉力量也跟著弱化。由于重力作用,膝關節上下關節面上的軟骨遭到破壞,關節間隙狹窄,骨刺形成,有時還有關節積液,即發生關節老化。
人在走路時,膝關節要承受相當于2至3倍體重的力量,上下臺階時更要大些。如果是已經發生病變的關節就會產生劇烈疼痛。疼痛時使人不愿活動,而活動減少又會使肌肉進一步弱化,肌肉弱化又促進關節進一步老化,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太極拳要求腳五趾抓地,氣降涌泉的同時還要分清虛實,腳步穩健,動作輕靈,邁步如貓行等,在鍛煉過程中全身大小肌群和關節都參加活動。每招每式,骨骼、肌肉和關節都得到靈活運動。
一套拳打下來,骨骼、肌肉、關節都在無意識中得到運動,從而改善關節韌帶彈性,增強肌肉堅韌和伸縮力。
如果按照足道養生闡述的觀點,我們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要求五趾抓地,經常是獨立支撐全身,對雙腳反射區是一種良性刺激,因此,不僅可以鍛煉腳部力量。提高關節、韌帶的靈活性、柔韌性,而且對全身其他臟腑等組織也會產生良好作用。
科學家們指出,比較之下,動作舒緩、注意平衡的太極拳或許能幫助老年人意識到自己的體能、靈活和耐力的極限,使其在行動中更為小心,達到防止摔倒的目的。
經過我們調查發現太極拳組發生脊柱畸形有25.85%,對照組為47.2%,太極拳組人員彎腰時手能觸地者占77.4%,對照組只有16.6%,常練太極拳的人摔倒和骨折率都遠遠低于不練拳的老人,相對于不練拳的人來說其拳腳比較輕盈、靈活。
體育協會專門做過這樣的研究,分兩組老年人,一組練健身房的器材,另一組練太極拳,兩組比較,練拳這一組,平衡能力強,腦子好,走路不會摔跤,骨折的發生率減少50%。
后美國人得出結論,結合中國東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錢的太極拳比現代的器械效果好得多。
三、常練太極拳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循環系統是一個封閉的管道系統,按管道內流動的物質不同,分為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我這里著重談談心血管系統。心臟協會稱患心臟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吸煙和血液中膽固醇過多。
目前人類的“第一殺手”是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除了生活方式,主要的手段是運動。而太極拳是有效的運動項目。
因為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其勢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用勁如抽絲,連綿不斷,每招每式勁達四梢,這種緩慢柔和的運動,會促使血管彈性增加,毛細血管增強。
加強心肌的營養,同時使血管神經穩定性增強,更能適應外界的刺激。醫學科學家證實,運動可以增加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簡稱HDL),它是血液中的良性膽固醇。
可以幫助身體除去或降低惡性的低密度脂蛋白(簡稱LDL),進而降低動脈硬化以及心腦血管梗塞的危險??茖W實驗證明,柔和緩慢的運動可以稀釋血液。因此,太極拳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無疑是理想的手段。
高血壓的病因除繼發性高血壓又稱癥狀性高血壓即某疾病引起的高血壓外。大約90%的患者都是查不出原因的原發性高血壓。
一般認為這類高血壓系長期的精神緊張刺激和情緒激動,致使大腦皮層功能減退,導致皮層下神經中樞功能紊亂,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收縮)所致。
因此,除了遵照醫囑服藥外,通過練習太極拳,使精神放松,恢復神經中樞的功能,使全身小動脈避免痙攣是有效的辦法。
據醫學研究對此觀察,經常打太極拳的老人平均血壓為134.1/80.8mmHg,動脈硬化率為39.5%;而對照組一般正常老人,平均血壓為154.5/82.7mmHg,即高壓比練太極拳的老人高出20mmHg,動脈硬化率為46.4%,比練太極拳的老人高出約七個百分點。
結語:綜上所述,每個人練習太極拳都有可能實現長壽的愿望,太極拳是一項完美的健身養生運動。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任何人群都適合,每天練習太極拳可以提高氣色,還能永葆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