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
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藥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
這種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準,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
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于“意動身隨”;有利于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松、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于“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于外,且能由外斂于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
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松,同時精神也應放松,“神疏”方能“體靜”。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
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因為慢練可以增加腿部力量。太極拳“有快有慢,能快能慢,快慢相間”,正如太極拳拳論所說的:“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慢如抽絲,疾如電摯”。
為了達到“疾迅誰能敵”的目標,太極拳采取了獨特的訓練方式--慢練。因為太極拳要求所有的動作均在意念的支配下,由內及外,以意導體,以意導氣,使意、氣、勁的活動達到高度協調的境界。
就像看錄像的慢鏡頭動作一樣,只有動作緩慢,才便于解剖分析、領會動作要領,便于熟悉攻防動作的運動路徑,便于形成動作的自動化,在技擊時心理上只有覺得對方的動作慢,而不覺得對方的動作快。
具體來說,首先要通過這種慢練來掌握太極獨特的身法要求,太極拳的身體姿勢調節是以“五把弓”原理為依據,建立起一個理想的“太極身體姿勢”模式。
即把人體各部分調節成由軀干和四肢共五把弓組合而成的一個統一的彈性體,在意識的支配下,使身體以腰脊命門為中心,各運動環節由內及外,由近端環節到遠端環節,節節貫穿,對拉拔長,從而產生強大的彈性力,這就是太極拳的以意導體。
然后,再通過慢練,可以摧僵化柔,掌握空胸實腹,氣沉丹田,以氣導勁,求得意、氣、勁的完善結合,達到“渾然一氣、周身一家”的高級境界。
這一階段,就是制造強弓的過程,需精雕細啄,不斷完善,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和調整成一個強大的彈性體。
在此基礎上,再練習如何蓄勁張弓,將身體的勁力組合成一股合力,做到姿勢正確,又能時時處處將弓拉得滿滿的。
那么,只要一搭上箭,自然一觸即發,迅不可接。所以說,太極拳的慢練是造弓和張弓,也就是將人體變成強大的彈性體,并時時處處保持蓄勁姿態的獨特訓練方法,張弓是為了放箭,慢練是為了快用,慢練是手段,快用是目的。
充分了解太極拳慢練快用的實質和特點,全面提高太極拳特有的速度素質,是提高太極拳技擊水平的重要課題。能提高青少年學太極拳興趣,增強我民族的素質。
結語:看完上面的文章,大家對太極拳的好處以及太極拳慢練的原因都有了解了嗎?太極拳具有一定的理療效果,但是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練習才能體會得到。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