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影響
1、對呼吸系統功能的影響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太極拳的練習能夠有效地增大肺活量,并對各種呼吸系統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根據某生理教育研室在太極拳遞增負荷運動的實驗中,發現男女太極拳運動員大攝氧量絕對值﹑相對值和大攝氧利用率,均比長拳和南拳運動員高,這提示太極拳運動對呼吸系統功能的提高有良好的作用。
2、運動系統功能的影響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四肢“節節貫穿”,“一動無有不動”,下肢虛實分明,并將重心緩慢而連續不斷地轉換,各種步法的單腿支撐動作以及青少年進行架勢套路。
練習和功力訓練,均能提高腿部的支撐重點和平衡能力以及下肢肌肉的力量,對肩﹑腰﹑關節瘀血等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同時,在練拳時肢體放松,有意識的將肌肉﹑關節和韌帶伸展拉長,使肌肉﹑關節﹑韌帶的韌性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3、促進心理健康
現代醫學認為消極的情緒容易致病,積極的情緒能防病延年。太極拳強調松靜﹑自然,以意識指導動作,要求“意到身隨”﹑“內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進入無慮﹑無我的閑怡境地。
能消除心理疲勞﹑保持情緒開朗﹑樂觀向上的心態,再配上典雅優美的音樂,整個身心得到極大的享受。
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太極拳非常適宜年輕人練習,其實現代人對太極有很多誤解,因為只看到晨練的老年人在習練,很少見到年輕人打,也不像其他武術拳種一樣很多青年人在學練。其實,太極也是要從小學起的,它的技擊功效才會得以體現。
太極拳運動之所謂“輕”、“松”、“靜”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這要有深刻理解。實質練習起來是要使足下“穩重”,手上“輕柔”,“松緊交替”,“靜中觸動,動猶靜”。
初入門學習先要做到步型準確,步法有度,下肢有勁。要經常做前進、后退的步法練習使之正確定型。“弓”、“坐”為步法的基礎,同時可藉以加強下肢力量,步履有根,功夫才顯得扎實,這是“舒松自然”的根本,如建高樓必先打人深層的基礎。
同時要注意自然的“含胸拔背”,“臂成弧形”。運動過程中,任何時候肩、肘關節都是放松的,只是屈伸開合的傳動關節,而不應有主動的運動。注意到這點就可以避免“聳肩抬肘”的毛病。
結語: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太極拳治胃病的功效,太極拳的運動規律符合腸道蠕動,能加快新陳代謝,是養胃的佳運動。經常練太極拳的人身體免疫力非常好,還有預防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