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太極拳基本優點,動作慢勻,呼吸和順。精氣神與內勁,均皆飽滿。慢而后能柔,勻而能和,能柔能和,則筋骨舒展,氣血調和,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呼吸由此深長,精神可以奮發。這樣慢性病癥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
4.補先天之不足,補后天之虧損
太極拳有“彌先天之不足、補后天之虧損”功效。一個人若能在幼壯時即從事練習,繼續不斷,則終身受益。因年青時精力充足,能下苦功,成就較速,年壯時體力強健,身無病患。
晚年愈覺神旺氣足,舉動輕靈,決無腰酸背痛,精神萎靡,軀僂跛足,氣促呻吟等病象。
練習太極拳,宛如金錢儲蓄。年青能惜身鍛煉,如平日善于積蓄,年老可以享用。倘平日不事積蓄,危急時無從支配。
不明此理者大都有這樣的歧念年青力壯時,以為身無疾病,鍛煉心身,未見鍛煉心身之功效。一旦年老氣衰,內部抵抗力不足時,悔之晚矣。
太極養生的九大特點
太極拳是一種“全身運動”
太極拳動作比較全面,上下相隨,周身“一動無有不動”,全身各大肌群和關節都能參與運動,長期習練可以使關節靈活,肌肉結實有力。
太極拳是一種“平衡運動”
太極拳動作舒展流暢,連綿不斷,而且特別強調虛實轉換,經常習練太極拳,有助于提高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近年來,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通過實驗,證實太極拳可以改善或提高人體活動平衡性的素質,減少老年人跌倒的發生。
太極拳是一種“休閑運動”
打太極拳時要求靜、慢、勻、柔、松、穩、合、連、圓、輕等,意識集中,全神貫注,全身放松,動中求靜,心靜用意,養氣凝神,給大腦以休息。
動作上輕靈柔和,情緒上安定樂觀,性命雙修,陶冶情操;外練骨骼、關節、肌肉,內練五臟六腑,是理想的“松弛運動”。
太極拳是一種“調心運動”
打太極拳時,要求全神貫注,用意不用力,用意識引導動作,意識與動作融為一體,要領會和體現出動作形象所包含的神韻。
因此,打太極拳可以訓練注意力,使精神從急躁、浮躁、散亂之中解脫出來,轉變為耐心、凝聚、凝神、專心,對于防治現代文明病具有積極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調息運動”
太極拳又稱內家拳,集養生學、中醫學、健身氣功學、仿生學于一體,運用吐納術和導引術,以意運氣,以氣運身,氣力合一,使“調身、調息、調心”的有機相融,實現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