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混元太極拳是現代人喜歡的拳法,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我們每天面對好多事情,心情不好的時候練習太極拳能讓你心情愉悅,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吧!
心意混元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和要領
太極拳是現代人養生的首選運動,人們通過練習太極拳能預防疾病,太極拳對內臟具有按摩的作用。
1、明理懂法,尋求真知
明理,是要明白太極陰陽變化之理。懂法,是要懂得修煉的方法。太極之道起于宇宙,宇宙間自然變化的規律謂之道。
無極生太極,太極分陰陽,再后是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九九歸混元等,這些相生相克的哲理自古至今已有多人論述,故暫不作細述。在此,我只想強調一個觀點,即“練拳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
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神的學問,練習太極拳對當今世人具有教育意義,練習太極拳能達到修身養性的功效。
馮老師在《陳式太極拳入門》一書中的入門指引中首先提及這個問題,這是前輩太極拳家對太極陰陽哲理及太極拳理的高度總結和深刻概括,對怎樣練好太極拳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具體的說,就是練習太極拳須從無極而入。應用在練功中就是先站無極樁,這就要求做到全身心地放松,自然呼吸,平心靜氣,求得心靈的清靜,安神養氣,靜極生動,靜中求動,經過一段時日再練習放松功、混元功、纏絲功等功法。
練功時應集中思想、排除雜念,意守丹田,漸漸忘卻口鼻呼吸,注重丹田呼吸,細細體會陰陽開合、一呼一吸及體內氣息的流動,此時放松后的身心會感到毛竅都參與呼吸。
很多人覺得太極拳很難學,其實掌握好太極拳的拳理拳法,太極拳簡單易學,而且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由于練習內功功法時的動作單一,它便于習練者放松入門練太極時,體會意氣的運行,便于體會內氣與外形的合一,便于體會周身動作的協調柔順與節節貫穿,這樣,功練到一定階段即是練拳。
這一過程是體會混元太極拳呼吸方式的過程,是放松的過程,是入靜的過程,是無極生太極的過程,它也是夯實基礎的過程。基礎扎得牢,以后練拳進步就快。
在明白太極之理的基礎上,學習太極拳套路因人而宜,先學會并熟悉套路,循序漸進,做每個動作都要規范,要用意不用力,不要用僵力去做,不要刻意追求,要從松沉入手求柔順。
向下要松,向上也要松,合是松合,開是松開,這里的松是松沉和松開共存,是肢體放長,伸筋拔骨,骨節開張。馮老師常說太極拳是長拳,要大開大合,待練到全身松開后再求柔順、圓活,這就需要高度的協調性。
在練拳時首先要注意做到:立身中正、松肩垂肘,提肛收臀,圓襠開胯,這些要求在每個動作中無論是定式或動式時都要充分表現出來,要注意整體動作的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節節貫穿,虛實分明,從而向著周身一家,混元一體這個方向去努力。
要想做到松柔圓活,混元一體,關鍵是要把腰胯、肩背練活。腰為一身之主宰,虛實轉換全在腰。腰胯要活,首先要能松開,胯能松開,腰能松下,即塌腰,能虛則能活,活而能轉,轉而則靈。
許多人在練拳時,動作變化前進后退,轉身時虛實分不清,轉換不徹底,不知道何種程度才算到位,該松的不能徹底地松,而該實的又不實,自己不知道毛病在哪里,其實關鍵就是胯沒松開,腰沒有運動到位。
肩背是身體連接上肢的關鍵部位,肩關節松沉松開,胸肌、背肌才能向下放松,胸部背部開合才能自如,松氣松身此處也是關鍵。
混元太極拳從起式的開合呼吸,到收式的收氣歸丹,整個過程就是以意、氣、神、形,整體地描繪陰陽太極圖,運行體現太極陰陽易理的過程。通過升降循環,虛實開合,使陰陽二氣盈虛消長,以太極之形來行太極之氣,以太極之氣來行太極之形。
每招每式的轉換如行云流水,內氣的一呼一吸,外形的一開一合,相互轉換從不間斷。所以說練拳的過程也是練功的過程。
練功似蓄水,練拳似挖渠,有拳無功即是有渠無水,猶如一條干枯的小河,有功無拳即是有水無渠,那是一潭死水。所以說練拳練功不能斷然分開,練到一定水準才能達到練拳即練功,練功即練拳的境界。
2、虛心求法,固本清源
練拳的道理,有人都自以為懂,但要真正練好太極拳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宇宙是運動的,事物也是在不斷變化的,理無常理,法無定法,式無定式。因此,太極拳理、太極拳法有變有常,因人、因地、因時而宜。